从莫斯科时间11月10日0时起,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全面停火协议实施已经一周。俄罗斯国防部14日宣布,俄维和人员已经完成了在纳卡地区“冲突接触线”沿线20个维和观察点的部署,并开始在纳卡地区北部和南部责任区巡逻。纳卡地区结束了持续一个多月的军事冲突,恢复了平静。在这场刚刚落幕的冲突中,相关各方得失如何?
亚美尼亚:艰难选择
根据全面停火协议,阿塞拜疆可以继续保有目前在纳卡地区占领的地盘;亚美尼亚则应在11月15日之前将克尔巴贾区归还给阿塞拜疆,12月1日之前将拉钦区归还。保留宽5公里的拉钦走廊,以确保纳卡地区与亚美尼亚直接的联系。此外,亚美尼亚还应在11月20日之前移交阿格达姆区和其占有的部分加扎赫区土地。未来三年里,将制定沿拉钦走廊建造一条新交通线的计划,以确保斯捷潘纳克特和亚美尼亚之间的联系。
亚阿双方在冲突开始时,就显现了军事力量上的悬殊。土耳其对阿塞拜疆的强力支援,使得亚美尼亚在战事上节节败退。随着纳卡地区战略重地舒沙的丢失,亚美尼亚在这场冲突中已“退无可退”。如果战事继续进行下去,亚美尼亚面临的结果很可能是失去整个纳卡。权衡之下,快速停火对时下的亚美尼亚来说应该是最有利的结果。虽然从协议看亚美尼亚退让明显,“失去”了大部分纳卡地区地盘,但亚美尼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阿塞拜疆:见好就收
停火协议签署后,阿塞拜疆国内一片欢呼,这意味着阿塞拜疆在持续100多年的纳卡地区争夺中取得了一次“纪念性”的胜利。战场上的胜利本来让阿军似乎可以乘胜追击,但因为俄罗斯方面的决定性影响,阿塞拜疆“不得不”同意签署停火协议。
自本轮纳卡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一直都扮演着“谨言慎行”的调停者角色,呼吁和斡旋双方停火,并未对战局进行实质性干预。但阿塞拜疆也非常清楚,俄亚两国之间签订有安全条约,当亚美尼亚向俄罗斯求助时,俄方也曾作出明确回应:如果战斗扩展到亚美尼亚领土上,俄罗斯将向亚美尼亚提供“必要”援助。因此,迫于俄罗斯方面的压力,阿塞拜疆同意签署全面停火协议,既有不得已的一面,又何尝不是“见好就收”的明智之举。
总体来说,阿塞拜疆在这场冲突中收获颇丰。一方面,阿方获得了纳卡大部分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另一方面,通过在此次冲突中取得的胜利,阿方也有效地转移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滑引发的国内矛盾,凝聚了民心。
土耳其:名利双收
在本轮纳卡冲突中,除了直接交战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另外两个主角就是外部力量俄罗斯和土耳其。
土耳其从此次冲突一开始就高调介入,最后的结果,也让土耳其名利双收。纳卡停火当然是俄罗斯的外交胜利,同时也是土耳其的胜利。通过此次以支持阿塞拜疆的方式“参战”,土耳其成功地打开了通往高加索的道路,加强了在高加索地区的介入、存在和影响力。同时,土耳其也牵制了俄罗斯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行动。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土耳其也巩固了在突厥语国家联盟中的领导地位,其“奥斯曼帝国”之梦似乎更加清晰了。
俄罗斯:有利有弊
纳卡停战协议的签署,毫无疑问是俄罗斯外交的一次重要胜利。一方面,俄罗斯彰显了在高加索地区掌控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俄罗斯向纳卡地区派驻维和部队,增强了其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从道义上看,俄罗斯在关键时候对亚美尼亚出手相助,也让亚美尼亚明白了谁才是他们的真正朋友。这个结果当然也有助于避免——至少是延缓——亚美尼亚倒向北约和西方。
看起来,纳卡全面停火协议的签署,俄罗斯才是最大的赢家。不过,这个判断也不尽然。第一,从未来的角度考量,停火协议等于实际承认了纳卡为阿塞拜疆领土,将来一旦俄罗斯终止在本地区的维和行动,纳卡将落入阿塞拜疆的控制之中。这种情况如果出现,亚美尼亚势必将对俄罗斯彻底失去信心,大概率将会转向西方。第二,俄罗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双重打击下,俄罗斯经济状况持续下滑。在纳卡地区的长期驻军和军事行动,对俄罗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虽然这算得上是个“甜蜜负担”。第三,土耳其强化了在高加索地区的渗透和存在,已然成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角色。对俄罗斯来说,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是不得不“默认”和容忍,但将来很可能出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
本轮纳卡冲突的化解,对地区、对当地民众来说都是件幸事。相关各方在冲突中的利益得失,应该都有各自的算法。外界看到的则是,当小国冲突与大国博弈交织在一起,谁是棋子、谁是棋手,哪里又能真正说得清呢?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约撰稿 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