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闺蜜聚会,闺蜜用一顿饭的时间来吐槽她与领导的关系。闺蜜在银行工作,行长是一位“强势”的女性,闺蜜愤愤地诉说领导的“变态”之处,其他人一起感慨:职场中的关系实在是太难处理了。
在职场关系中,与领导前辈的关系估计是最微妙、最复杂的关系。为什么?因为领导与前辈手中掌握着“资源”——与你的升迁路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这种关系,往往也是最令人感觉难以把握和处理的。
故事中的田峰与专家岛田、杨子与自己部门领导老李的关系似乎都很不愉快,那么到底谁的做法更胜一筹?
田峰选择了冲动行事,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自己一时间情绪爽了,但是结果真没有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升职的机会没有轮到自己,因为领导对自己有负面印象,自己也只能跳槽了。反观自己当时的做法,如果能够加强沟通,或者不要那么冲动,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杨子虽然最初也是和老李不睦,但是当她客观评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办法跳槽后,开始转变思维方式,不但想办法提升业务水平,还转变了与老李的相处模式,从原来自己的冲动行事,到冷静对待老李与工作,加之一个同事跳槽的契机,老李又对杨子青睐有加,自己也顺利晋升。
两位主人公在与领导前辈的关系上表现出不同的耐受程度:田峰,耐不住,所以两败俱伤;杨子,耐得住,所以顺利晋升。
从职场成熟度的角度来看,杨子后来的做法可圈可点。并不是说杨子耐受程度高,就委屈自己,隐忍不发,而是她转变了对这个“不愉快关系”的思考视角:自己还没有实力跳槽,那么就想办法提升业务能力,和解与领导的关系。因此,对于不愉快的事件处理,就从关注于“生气”的情绪转变为关注于“自我增值”的认知。所以,杨子的“耐受”,更多的是一种权衡之后的选择。如果杨子当时有更好的选择,有更好的职业机会,也说不定和老李一拍两散了。
我们再来看看田峰与岛田的几次冲突,日语培训,是田峰自己没把语言培训当回事儿,所以被岛田当众批评;接下来,是因为岛田看中工作细节,对于工作的要求高,而田峰明显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才会觉得岛田难以应付;而最后的导火索,也是因为报告出错,加上之前累积的“梁子”,使田峰冲动行事,向上告状。
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岛田固然有领导方式方面的问题,但是田峰也有自己的问题。只是当时,田峰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工作整体方面的考虑、对于细节的掌握,以及如何跟上级沟通报告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岛田手下通过“魔鬼式训练”获得的宝贵经验。
所以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田峰也能及时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在当初语言培训挨批评时,能够及时端正态度;在岛田指出自己工作失误的时候,不要陷在“被批评”的情绪中,而是及时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向那两位从来没有被岛田批评的同事学习,可能最后的结局完全不一样。
所以对于不愉快的关系是否“耐受”,最终你的选择是根据你的职业期待而定的:如果是以一种成长性的思维方式来看不愉快的关系,你的着眼点应该在于自己通过目前的工作能获得什么,如果获得的东西对你来说足够有价值,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改善关系,因为成长的价值能够超越眼前的不愉快,即可努力做到“耐受”;如果通过这些过程,你无法获得对你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在充分评估自身能力以及外界机会之后,你也可以选择“不耐受”。
当然,在“耐受”的过程中,不愉快的关系的确会让人抓狂,特别是领导与前辈,如果相处不好,会出现很多问题。此时,更加考验的是人际交往的灵活性以及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不要把“灵活性”片面地理解为“溜须拍马”,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原本就有亲疏远近,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在不违背初心的情况下,尽量改善与人交往的方式。
所以无论“耐受”与否,一定不能在自己情绪极度激动时作出最终决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一个人深陷负面情绪时,TA就无法看到整个事件更大的视角,来不及分析事件更多的隐藏价值。最终决定是否“耐受”不愉快的关系,其实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来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