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1153万人、重度残疾人1433万人;2019年、2020年新增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8.2亿元,已全部安排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5842元……在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近5年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时,公布了上述数据。
唐承沛介绍,2017年年底以来,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持续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以后,能够实现“吃不愁、穿不愁”。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更多贫困儿童享受到了关爱。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陈洪波说,围绕兜底保障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和定位,近5年来,国务院扶贫办配合民政部,重点作了解决“兜不住”和“应兜未兜”两方面工作。其中,国务院扶贫办通过兜底保障政策,将特殊贫困群体的收入提高到或者超过脱贫收入标准,“今年,全国所有省份的农村低保标准都超过了脱贫收入标准,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标准还要更高一些”。在解决“应兜未兜”的方面,2016年以来,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按季度开展建档立卡数据和社会救助数据比对,加强数据共享和分析,及时将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体系,将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特困供养人群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及时解决“应兜未兜”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纳入了低保或特困救助的政策范围,纳入低保和特困政策体系特殊贫困群体都达到了脱贫收入标准,能够如期实现脱贫。”陈洪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