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超中甲“洗牌” 金元时代不再

中国足球拒绝“工具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4日   04 版)

    11月22日,在江苏苏州进行的2020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甲升降级附加赛次回合比赛中,武汉卓尔队击败浙江能源绿城队保级成功。图为武汉卓尔队球员李行(右二)在比赛中主罚点球破门后庆祝。新华社发 史康/摄

    90分钟内李行的点球价值连城,武汉卓尔队得以留在中超,挑战者浙江能源绿城队只能打道回府——涉及到联赛级别分界的超甲附加赛第二回合比赛,残酷程度排在今年3级联赛的第一位。

    至11月22日超甲附加赛结束,新赛季中超16支球队全部确定,中甲联赛冠军长春亚泰队取代直接降级的石家庄永昌队重返中超,而明年超甲之间恢复两个升降级名额的消息,对于浙江能源绿城队也勉强算是一种安慰。

    中超中甲,悲喜交加

    武汉卓尔之喜在于释放。

    这支球队在2020年所受的煎熬至今还让球员心有余悸——整个1月,球队都在广州集训备战新赛季,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家乡暴发的消息让大家心情极为沉痛,而当球队按照原计划由广州前往西班牙进行海外拉练(当地时间1月29日抵达西班牙),这支来自中国的球队接受了多次当地卫生部门的严格检查。尽管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提供了足够帮助,就连西甲联盟也邀请武汉卓尔全队现场观看了皇马与巴萨的“国家德比”(本场比赛之后欧洲足坛赛事陆续暂停),但武汉卓尔队的心理压力并未因此减轻。

    无法回家的漂泊旅程持续将近半年——7月25日中超揭幕战武汉卓尔队亮相,苏州赛区参赛球队队长列队欢迎他们回归赛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中国足球向疫情宣战的场面,但当时很难有人预料到,武汉卓尔队会从揭幕战一直打到附加赛的最后一刻,才能确定留在中超。

    可喜的,一部分是留在中超,更多的则是压抑整整一年的释放。

    浙江能源绿城之悲在于无奈。

    浙江能源绿城队的2020年没有武汉卓尔队那么多坎坷那么多故事,但球队重返中超的心思已经持续多年。在今年中甲联赛第二阶段成都的冲超组,浙江能源绿城队5战3胜1平1负打到中甲亚军(冠军为长春亚泰队)——按照往年赛制,长春亚泰和浙江能源绿城队均可直升中超,只是今年采用特殊赛制,升降级名额被缩减为1.5个,浙江能源绿城队只能与武汉卓尔队再战附加赛。

    两场附加赛下来,浙江能源绿城队只输了1个点球,就从中超“输”到中甲。

    “今天,虽然我们在苏州留下了遗憾,但这绝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重新腾飞的起点。我们深信,浙江足球的春天正在到来,浙江能源绿城一定会成为浙江的荣耀。”11月22日输掉附加赛后的深夜,浙江能源绿城俱乐部声明言志,“2021年,我们唯一的目标已经确立:冲超,回到中国足球的最高舞台。我们只有这一条路。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强大自己,打造一支铁血之师。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悲喜过后,联赛“洗牌”

    武汉卓尔与浙江绿城的一喜一悲均为短暂过渡——来年的中超联赛暗流涌动,对于实力不济的球队而言留在中超未必是福,而中甲联赛逐渐“正规化”,一旦经营运作出色,征战中甲也是不错选择。

    “俱乐部限薪”将是新赛季中超联赛最显著的变化,“清洗联赛资本泡沫”的原则早在2019年5月陈戌源担任中国足协换届筹备组组长时便已确定。这项决议在球迷群体中得到较多支持:国字号球员年薪上千万元人民币的“超高薪”体系早已令球迷不满,毕竟国家队不纳入归化球员只是亚洲区12强赛中游水平,而看上去由市场决定的“千万年薪”,其实质只是“溢价”;另一方面球队享受“超高薪体系”球员压榨了普通球员薪酬体系,甚至4名外援薪水占比球队工资60%的极端现象亦有出现。

    “现在联赛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泡沫化,今年有16家职业俱乐部退出,为什么?不健康。”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说,“要保障联赛健康有序,必须让俱乐部财务健康,我们会进一步压缩俱乐部的投资方案,目的是让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回归理性。”

    当联赛的“不健康现象”达成共识,限薪势在必行。根据上周联赛工作会议消息,中国足协即将推动的职业球员降薪幅度之大史无前例——去年规定的顶薪球员税前1200万元年薪,今年将降至500万元,虽然具体细则还有待与俱乐部、球员多方确认,但可以确定的是,职业联赛正在“洗牌”,中国足球过去10年不断催化的“金元时代”即将被一个新的理性期取代。

    拒绝“工具人”,只为“可持续”

    由疫情倒逼出来的中国足球“新理性期”,或许还会因国家队征战世界杯预选赛受到波动,但对于决策者而言,“塔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中国足球序列当中,很长时间以来国字号和中超的“塔尖”部分承受了太多压力,而基础层面的职业联赛乱象丛生无人问津,这直接导致中国足球人才储备和健康发展无从谈起。

    与万众瞩目的中超联赛相比,本赛季中甲联赛得以顺利收官,其筹备与运营难度更甚于前者:中超联赛7月25日开赛,16支球队分在苏州、大连两个封闭赛区,而中甲联赛直到9月12日方被批准开赛,18支参赛球队分别在成都、常州和梅州3个封闭赛区进行了两个阶段共15轮135场比赛以及6场升降级附加赛。在此期间,3个赛区都进行了9轮核酸检测,包括球队人员、组委会工作人员和赛区服务人员在内共进行了15040人次的检测(成都赛区4901人次、常州赛区4812人次、梅州赛区5327人次),所有结果全部阴性。

    作为承上启下的第二级别联赛,中甲联赛不应因“关注度低”而被忽视,而中甲联赛的健康程度,相对于中超联赛更接近于中国足球的真实面貌。

    北京人和与新疆雪豹队,是本赛季两支中甲降级球队,这样的结果早在绝大多数球迷意料之中——导致全队无心恋战的原因并不复杂,“欠薪”是原罪,“看不到希望”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贵州人和”时期还征战过亚冠联赛的“北京人和”,最近两个赛季从中超降到中甲,又从中甲降到乙级(半职业联赛),球队投资人只差说出“全部撤资”,而这支1995年成立后主体不断变换的球队从上海搬到陕西、再搬到贵州、再迁至北京,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无论“破产”还是“卖壳”,球队的“工具属性”已经让球迷无法找到维系感情的归属感。

    北京人和当然不是唯一的例子,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还要继续淘汰无法健康生存的“足球工具人”。联赛限薪、洗牌,最终目的都是让中国的足球变得正常。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24日 04 版

踏着滑雪板去从医
疫情冲击下 一项看似生不逢时的赛事却被追捧
中国足球拒绝“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