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为啥说嫦娥五号是今年中国最具“分量”的航天发射

姜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5日   08 版)

    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整流罩,上面的“中国探月”4个大字清晰可见。都鑫鑫/摄

    11月24日凌晨,我国现有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在破晓中划出一道弧线,经过2200多秒的飞行,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这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次发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执行发射任务。此前,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成功首飞;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最重”的探测器由“最胖”的火箭发射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由于芯级直径大于其他长征火箭,该火箭被亲切地称为“胖五”,因其采用了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也获得了“冰箭”的称谓。

    此次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是迄今我国发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对运载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只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可以将这么重的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是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也是中国航天能力的最佳注解。”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此次发射的“分量”,还体现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上。李明华告诉记者,受地月相对位置及轨道设计等因素的限制,此次发射是一次接近于“零窗口”的发射,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的发射窗口只有50分钟,一旦在发射窗口时间内不能实施发射,嫦娥五号的奔月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研制团队采用了多个发射方案,针对50分钟的发射窗口分别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对应10分钟的发射窗口,在发射窗口期内,可根据发射时间通过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提高了轨道切换效率,为长征五号火箭实现“零窗口”发射奠定了基础。

    当然,作为大型低温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在发射日的工作项目繁多而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火箭发射时间的推迟,甚至错过发射窗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说,研制团队通过发射日流程精细化管理,对发射前流程进行精细化再造,“发射日当天,每个岗位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标准、杜绝什么问题,都一目了然,提高了发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层次问题的发生。”

    未来还将发射更多有“分量”的大家伙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在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实施深空探测、载人空间站建设、大型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火箭,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进军的重要标志之一,享有“梦想之箭”的美誉。

    2016年11月3日,历经10年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取得圆满成功,让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了25吨级,多项重要性能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铩羽而归”,其后908天,研制团队负重前行,攻克了发动机技术难题。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实现了“王者归来”。

    今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一年3次的高密度发射,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成功,载人空间站工程首战告捷;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创造多项纪录的同时,也完成了从试验性发射向工程应用性发射的转变。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嫦娥五号精准入轨,为圆中华民族的探月梦再立新功。

    未来,长征五号还将发射更多有“分量”的大家伙。李明华透露,“十四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在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将使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试验舱,完成载人空间站的主体建设。

    “十四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还将在深空探测、星际探测中扮演重要角色。李明华说,不论是行星探测还是小行星探测,长征五号火箭强大的运载能力都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支撑,不仅可以让探测器携带更多科学探测设备,还可以在轨道设计上拥有更多选择,节省燃料、节约周期。

    他还透露,“十四五”期间,长征五号火箭还将在卫星发射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射高轨大质量卫星方面,长征五号火箭依然是唯一选择;同时,在发射低轨卫星方面,长征五号火箭也可通过“一箭多星”的方式实现快速组网,大幅缩短星座组网周期。

姜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25日 08 版

嫦娥五号“挖土”之旅开启
探月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钱
为啥说嫦娥五号是今年中国最具“分量”的航天发射
中国探月“四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