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青春聚力十四五·专家建言

谭建光:让青年的获得感能够持续和延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6日   05 版)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这句话,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谭建光印象深刻。

    在这之中,他“嗅”到了青年的气息。

    在他看来,当代中国青年是社会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群体,会率先感受社会发展的获得感、率先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且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先锋力量。

    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青年群体研究的谭建光对青年获得感十分敏感。

    在研究中,他发现青年的获得感经历了从单一获得感向多样化获得感的变化。“上班机器人、下班木头人;上班挣钱人,下班休闲人;上班技能人、下班充电人;上班创新人、下班公益人”,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务工青年群体所经历的4种状态,而这也正是他们不同时期获得感的不同表述。

    谭建光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深圳市的一个工业区,因为外商不关心务工青年利益,又经常要求加班赶货,员工心存不满,流传的一首打工青年顺口溜反映了这种情绪:“一早起床,两脚飞奔,三班打工(上午班、下午班、晚上加班),四海为家,五点放工(下午5点)、六时吃饭,七滴鼻涕,八把眼泪,九(久)九下去,十(实)死无疑。”最先发现和关注外来青工的生存、生活、劳动、发展问题,积极探寻解决对策的是共青团组织。

    “那个时候,深圳、厦门、珠海以及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团组织就开展外来青工、外来青年、青年劳务工等专题的调查研究,提供调查数据和案例报告给当地党委政府,也报给国家劳动部门等,争取为新出现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争取权益,提供关心和支持,获得合理合法的劳动生活权利。”谭建光说。

    而在当下,青年的获得感也在与时俱进,其诉求也早已从当年的挣钱休闲等发展成公益、社会参与等。

    在谭建光看来,目前青年群体的获得感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生活享受感的增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即从摆脱贫困状态的只要有吃有穿就可以,转变为吃讲品位和健康,穿讲舒适和时尚等。第二,工作兴趣感的增强,从“有活干到做得开心”。城市青年中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有乐趣、可发挥个性特长的工作,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也挑选发挥兴趣特长的工作。第三,交往丰富性的增强,从“小圈子到大网络”。从城市到农村的青年都通过网络、电脑、手机等,消除陌生人的隔阂,建立多样化的“朋友圈”“微信圈”,为自己的生活发展和工作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支持,也扩大人生的乐趣。第四,健康保障感的增强,从“有忧虑到消除后顾之忧”。伴随工伤保险、大病救治、养老保险、农村保险等机制的陆续建立,青年在追求工作生活发展的时候“心里有底”,能够尝试更多的机会,不再瞻前顾后。此外,还有方方面面的政策和制度支持,让青年的获得感逐渐增强、持久增强。

    近几年,谭建光在各地进行了多次调研,见到许多青年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的幸福。

    来自湖南省衡阳市农村的青年凌送军,早年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务工谋生,经过多年打拼,从打工人成长为创业者,获得人生新的发展机会。他热心志愿服务,从桂城街道普通志愿者做起,逐渐成为骨干、队长,“志愿驿站”站长,还被评选为“南海好人”“佛山好人”“广东好人”。而他也影响到了更多人,很多湖南老乡因为他的带动成为志愿者,甚至衡阳老乡专门跑来对他说,“看到新闻报道中的‘衡阳青年凌送军成为广东好人’,我们特别骄傲,也想做志愿者”。

    另外一位青年的奋斗轨迹也让谭建光印象深刻。

    来自广东省饶平县的山区青年谢海山,现在是一名律师。他在开始工作的同时即从事志愿服务,创办了知名社团——星光志愿者协会,走遍全国传播志愿文化,成为非常出名的“公益达人”。与此同时,他热情推动各地区商会联合会、青年商会的建立,汇聚商界精英、商界青年共同发展、服务社会。如今,谢海山在生活越来越好、事业越做越大的同时,也让他人看到了他的社会贡献度。

    在谭建光看来,这就是青年的社会获得感。

    尽管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获得感越来越强,但在青年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方面,谭建光觉得仍有待提高。

    “一是参与引导不足;二是参与激励不足。”他解释说。

    参与引导不足,就是需加强对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农民工等群体社会参与的引导。在调查中,他发现国家有许多支持青年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但是到社区、农村的时候宣传不够、普及不够,经常听青年说“不知道”“没听说”。而参与激励不足,则是对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包括民主协商、社区议事、农村治理等,给予的舆论赞赏和激励,或者信用积分激励等力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特别关注青年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即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时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同时,也获得社会的回馈激励,获得成长的支持鼓励。”谭建光说。

    对于“十四五”规划,谭建光有着更多的期待。

    他建议,要推进“政策落地、措施落实、青年实惠”。

    在他看来,目前从中央文件到青年规划,都提出许多关心、支持和帮助青年成长的政策措施,需要推进落地和落实,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做法,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深圳市建设“先行示范区”过程中,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配套有许多具体措施。

    “像特别受关注和欢迎的‘青年驿站’,就是为刚刚到深圳,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地方落脚的青年,提供一定时间段的免费公寓住宿。措施非常具体和普通,但是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的关心,体现出团青组织对青年的体贴,特别受到‘深漂’青年的欢迎。”他说。

    他还建议,应该让青年的获得感能够持续和延伸。

    他说,目前,一些青年通过努力奋斗增加收入、增加财富,但是房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等,削弱了他们的“获得感”。因此,要让青年有在努力奋斗中不断提高收入和增加财富的机会,让青年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另外,他觉得还应该让青年有丰富的获得感。“新时代青年的获得感不仅是‘金钱、享受’,也包括‘价值、尊重、自豪、成就’等,这是社会要特别关注、不断创造机会帮助青年实现的。”他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26日 05 版

谭建光:让青年的获得感能够持续和延伸
宣城:青年社会组织为社会治理添活力
2020顺德美食文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