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好男来当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张圣涛 贾方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6日   08 版)

    从北大毕业后,韩博宇参军入伍,今年9月成功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我喜欢部队的生活。”他说。吉小平/摄

    韩博宇进行单兵战术训练。肖艳飞/摄

    韩博宇正在整理内务。吉小平/摄

    韩博宇进行障碍训练。吉小平/摄

    扫一扫 看视频

    2020年秋天,24岁的韩博宇又回到了校园。11月的天气有些湿凉,蒙蒙细雨打落了一地黄叶。清晨6点的操场空旷无人,风挟着雨丝吹到脸上,驱走一夜的睡意。活动手腕脚腕简单热身后,韩博宇深吸一口气,冲出了跑道。

    长跑是韩博宇最喜欢的一项运动。他喜欢跑步时那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感觉。曾经,他无数次奔跑于北大的未名湖畔。如今,他穿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里。

    这是韩博宇为自己选择的一条人生跑道。2018年,北大毕业的韩博宇报名参军,成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的一名战士。今年9月,他成功考上军校,一年后将从这里毕业,成为一名中尉军官。

    就像一场远未到终点的马拉松,这名北大高材生几经辗转,从校园跑进军营,又一路头也不回地跑下去。在不久前一封写给父母的家书中,韩博宇说:“随着对部队的进一步了解,我逐渐从内心接受了这种看似平凡但意义不凡的生活。我从未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我想留在部队”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防化一连指导员常鹏辉与韩博宇的相识,也从一场跑步开始。

    去年4月,新兵韩博宇初到连队。下连前,常鹏辉就对这位北大毕业生的名字有所耳闻。他惊讶于“北大的学霸也会来当兵”,但如今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大概是来当两年兵就走吧,北大学子怎么会留在我们这里。”这种念头在常鹏辉脑海中一闪而过。

    从军11年,这位老兵明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退伍季,他都会送别一批战友。不少来自各高校的大学生士兵,在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后返校,“来部队历练一圈,回去大多发展得不错”。

    然而几天后,一场新兵体能摸底考核让常鹏辉转变了想法。

    那是连队组织的武装越野五公里考核。枪声响起后,韩博宇第一个冲了出去,他跑得很快,像在全力冲刺,立刻冲到了队伍前面。

    不少人为这位“学霸”叫好,大家想不到“书桌前的书生也能跑这么快”。但没人觉得他能保持到最后。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长跑“拼的是耐力”,“要前期保存实力,后期爆发,不然会很累”。

    但两圈后,常鹏辉发现韩博宇的速度并没有下降,“至少在努力保持匀速,毫无保留”。因体力消耗很大,韩博宇脸颊泛红,呼吸急促,但他仍在坚持着,第三圈、第四圈……直至终点。

    “也就是说,抵达终点前的每一步,他都在拼尽全力。”那一刻,常鹏辉忽然意识到,“这个兵很踏实,和别人不一样”。

    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常鹏辉忽然接到上级任务,需要连夜赶写几份材料,誊抄在册。为了加快进度,必须找人帮忙,他想到“高学历”的韩博宇。

    深夜11点,常鹏辉找到了已经睡下的韩博宇,这名“秀才兵”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深夜3点,常鹏辉在电脑上写完材料,叫醒韩博宇。刚睡了两个多小时的韩博宇立刻起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便伏到办公桌前。

    韩博宇一直抄到早上8点。第二天,常鹏辉拿到记录本,看到字迹工整又清晰,没有一丝潦草的痕迹。

    “他认真,脚踏实地,做事永远百分之百尽力,不会有所保留。”常鹏辉认为,韩博宇用行动为自己的“北大”光环做了注解,“只要他想做的事,就一定会争取做到最好。”

    班长邹毫对此深有同感。新兵下连第一周,连队组织朗诵比赛,邹毫决定派这位“秀才兵”出战。比赛前一夜,邹毫发现韩博宇竟然加班到深夜三四点,把整篇讲稿背了下来。

    第二天的比赛中,韩博宇是全连唯一一位脱稿参赛的。他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冠军。

    “有什么任务,只要交给他,就可以完全放心。”邹毫说。

    韩博宇则认为一切都是“本分”。“既然决定做了,就应该认真对待。”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就像跑步,你走上跑道了,就要一直向着终点跑去。”

    今年9月,韩博宇经过全旅5次筛选考核,成功拿到考学提干的名额,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常鹏辉对此毫不意外,他始终觉得,“如果全旅只有一个人能考上,那肯定就是韩博宇”。

    他忘不了韩博宇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2019年4月5日,新兵下连,一辆大巴车载着年轻的战士们来到营区。闹哄哄的人群中,一个略显羞涩的大男孩提着行李,看上去有些拘谨,见到他文质彬彬地鞠躬,说了一句“指导员好”。

    也是这个“文弱书生”,在几天后的第一次新兵谈心时眼神坚定地告诉他:“我想留在部队。”

    “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其实,投笔从戎之前,韩博宇也曾有些迷茫。

    2018年,即将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韩博宇和同学们一样,也面临着不少选择:继续读研、出国,回老家或留在北京工作……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其一,韩博宇也想过回湖南老家工作,但最终,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决定去参军。

    韩博宇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乡镇教师,他从小学习认真刻苦。小学时,因为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他一直做到深夜12点。2014年,韩博宇以湖南省汨罗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父母高兴坏了,期盼他“好好学习,以后有出息,走出小镇留在大城市”。

    但来到北大后,韩博宇发现自己其实很普通。在这所人才济济的国内顶尖高校里,一学期过后,他的成绩就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居第一”,“来自小城镇的有限视野”让他在同学中显得“呆板木讷”。

    他既没参加过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也没做出什么轰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大一到大四,韩博宇默默学习,早出晚归于各个教室和图书馆,课余活动只加入了一个乒乓球社团。

    唯一不变的是从小的爱好:跑步。大学四年,每当感到迷茫或苦闷的时候,韩博宇就会去未名湖畔跑两圈,“舒缓心情”。清早,他看过年轻的学子在湖边大声晨读;晚上,他和许多认识不认识的同学一起夜跑,路过灯火通明的自习室和热闹的礼堂,感到“原来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样子”。

    韩博宇的确看到了另一种生活。他从老师和学长们的口口相传中听说了北大在校生服役“第一人”高明,在朋友圈刷到过大他九届、学院首位参军的学长郁言的新闻。2018年5月,宿舍里,他在电脑上看了一场学姐宋玺的视频报告会。身披绶带的宋玺军姿挺拔、英姿飒爽,她作为海军陆战队员随海军舰艇远赴亚丁湾护航的故事让韩博宇热血沸腾。

    “他们去部队建功立业,虽然辛苦,但活得很精彩。”这个从小喜欢看电视剧《长征》的年轻人的激情被点燃了,“我喜欢这种生活。”

    如果不去当兵,韩博宇本可以有更多“舒适的选择”。毕业季,各种用人单位纷纷挤进北大校园,召开应届毕业生招聘会。银行、地产公司、规划院……种种“光鲜的工作”,本是韩博宇和同学们“专业对口”的选择。

    但韩博宇没去参加招聘会,当同学们忙着投递简历时,他常常走出校园骑车去香山,爬山“提前锻炼身体”。有时,他会窝在宿舍里,查找当兵的体检要求。他本想去海军陆战队,但发现自己轻微近视不够条件,便又“倾心”于野战部队,“就想去战场,去一线冲锋,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大学同班同学张安迎很晚才听说韩博宇报名参军的消息。“真的是有点意外。”她惊讶于这个平日默默无闻的同学,“心底竟有如此豪情壮志”。

    韩博宇坚信自己“作了最正确的选择”。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新平认为,“韩博宇让同学们看到,还有另一种未来,也值得付出。”

    怕儿子吃苦,母亲一度劝韩博宇回家找个工作,北大的学历在家乡过得总不会差到哪儿去。父亲则在电话另一端短暂地沉默,随后告诉他,“如果想好了,就去好好干”。

    1个多月时间里,韩博宇和母亲通了好几次电话,终于说服了母亲支持他,“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秀才兵”比别人更能吃苦

    来到部队,韩博宇有很多个“奔头”。他想去海外执行维和任务,想有机会能参加阅兵,想做个能带兵打仗的人,但首先要做个“能打仗的人”。

    体能,是韩博宇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来到防化一连不久,韩博宇参加防护服穿脱训练。初次接触防护服的他很兴奋,谁知却因体力消耗过快,穿脱防护服的速度越来越慢。

    副班长刘如虹急了。他用强硬的语气指责了韩博宇,安排他穿着防护服围着操场跑圈加练。习惯了“校园自由生活”的韩博宇不服,也曾在心里暗暗生气,“大不了待两年就走,你爱怎么说就说吧”。

    韩博宇性格内敛,那是他少数情绪外露的时候。刘如虹记得,大概两天时间里,韩博宇总是闷闷不乐,连喊报告的声音都很小。

    一个人钻了几天牛角尖后,刘如虹来找韩博宇谈心了。两个人坐在宿舍里,刘如虹指着训练场上的战友问他:“来部队是要打仗的,不是纸上谈兵。遇到任务了,防护服都穿不好、穿不惯,怎么去执行任务?”

    “其实说要走都是气话。道理想明白了,就知道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如今,韩博宇笑着坦然承认,“说白了,还是动手能力弱,不肯下苦功夫。”

    掌心的老茧和十指的倒刺见证了他的“反省”。那天谈心后,韩博宇的心结解开,“待两年就走”的冲动被他抛诸脑后。他开始主动加训,用午休时间练习穿脱防护服,趁阳光正盛时隔着面罩观察毒剂。训练结束他脱下防护服,倒出的汗水把地湿了一大片。

    “不要以为‘秀才兵’就只会读书。他能在学业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就能在别的地方也下大功夫。”常鹏辉说。如今韩博宇的防护服穿脱时间比大纲标准快了1分钟,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防化侦毒的正确率,同年兵里,他的军事素质数一数二。

    今年年初,在班长邹毫的推荐下,韩博宇代表连队参加了全旅组织的军事体育特三级评定。这一次,韩博宇的引体向上首次突破了20个,而刚下连时他一个都拉不上去。

    那阵子,韩博宇想尽办法加练。他把20公斤重的哑铃片绑在身上,提着装满沙石的弹药箱跑步。每天午饭前,他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单杠前。练得最狠的时候,同班下士张浩看到他掌心磨出了血泡,韩博宇却一点不在意,戴上手套继续练习。

    参加体能评定那天,韩博宇醒得很早。他记得那天很冷,天空灰蒙蒙的,站在训练场上,寒风刮得脸生疼,整个手很快冻僵了。

    他不断哈气,担心气温低影响成绩。但当他看到排在前面的各连尖子,引体向上都做了20个以上时,突然觉得“没啥好怕的”。

    “别人都能做到,我凭啥做不到?拼了!”韩博宇咬牙跳起,双手死死拉住单杠。他没再感觉到寒风扑面,没感到手指冻得刺痛,甚至没有数自己做了多少个,只是在心里默念,“再多做一个,多做一个,不能比别人少”。

    “对他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学校里是,到了部队也是。”邹毫说,“ 高素质人才不等于书呆子,‘秀才兵’不是只会死读书。事实证明,他对优秀有更高的追求,他比别人更能吃苦。”

    两个多月后,韩博宇被选为连队的“尖子比武候选人”。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参加体能强化训练,全副武装后又多背了两把枪、六瓶水和两个20公斤重的哑铃片,在阳光下跑了整整6公里。

    那是韩博宇跑得最吃力的一次,挑战极限的负重让他几近“崩溃”。但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围观的战友们纷纷鼓掌,大声叫好,韩博宇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骄傲与满足。

    “那是胜利的感觉。”韩博宇兴奋地说,“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之前的苦和累都不重要了。”

    “他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战士的样子”

    其实,韩博宇也有自己游刃有余的领域。在防化一连,韩博宇的专业是防化侦察,这和他大学时学的内容大相径庭。但学习这回事,他“耐得住性子”。

    “以前学的是地理、城乡规划,现在学的是化学,知识不一样,方法是一样的。”有时,韩博宇会觉得“又回到了高三或大学备考时”。他从小适应这种环境,高三时,他每天5点起来晨读,大学期末考试前,他泡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但如今没有可供通宵达旦使用的图书馆。他就四处借书、买书,从前看的各种小说换成了理论教材,放在床头和桌子抽屉里,以便随手翻阅。

    几十种毒剂的反应原理和效果,被分门别类地记在几个厚厚的笔记本里。为了区分,他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开标画,一本子“红红绿绿”,配上自己画的侦毒管示意图,“像极了备考的笔记”。

    “如果说在部队里,我和别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顶着北大的名头,要让学历转化为实力。”韩博宇承认,他的确铆足了劲儿,“想干出点成绩”。他把学生时代的习惯带进了军营,提前预习下个阶段的知识点。每次专业训练后,他还要写总结笔记,把“卡了壳”的内容再背一遍。

    他偶尔庆幸,“做了这么久学生,积攒了不少背书技能”。韩博宇觉得自己记忆力还不错,知识点背得快,理解也很透彻,因此每次专业考试都是满分。

    但优势是与付出成正比的。下士张浩曾在晚上熄灯后,撞见过在各个角落加班夜读的韩博宇:会议室、楼道走廊,甚至是水房、淋浴间……

    张浩觉得,韩博宇身上透着一股“高校学风和部队作风相融”的“奇妙感觉”,“他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战士的样子。”

    “我想拿到考学名额”

    这个秋天,韩博宇成了朋友圈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9月份,韩博宇以377分、全旅第一的成绩考入信息工程大学。消息出来后,韩博宇的战友和同学们在朋友圈里转“疯”了,好友们纷纷向他点赞祝贺,但韩博宇本人却很淡定。

    “现在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北大毕业参军也没什么。我只是走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而已。”经过两年部队生活历练,如今身着军装的韩博宇皮肤黝黑,身姿挺拔,臂膀结实多了。

    常鹏辉有时会想起去年年底考学提干报名前,他曾专门找韩博宇谈过一次心,“虽然想让他留下,但说实话,大学生士兵退伍安置政策也很不错,韩博宇要退伍回北京,能够拿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安置费,还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考研也有加分。留下来,他就要去竞争全旅为数不多的考学名额。”

    但韩博宇早已迈过“走留”这一关,他当时操心的是“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备考军校最紧张的时候,他不可避免地想到这个问题,思想反复斗争的结果最后都一样:“那就转士官留下。”

    大四那年,韩博宇曾站在北京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边,望着眼前的高楼大厦,每个人行色匆匆。也看过晚高峰时,学校东门的4号线地铁口人潮涌动,马路上汽车拥堵成长龙,写字楼里亮起成片加班的灯光。繁华的城市里,他感觉“找不到自己”。

    “退伍回去,拿到一笔钱,有一个北京户口,这很重要吗?”如今韩博宇平静地反问,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老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新平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的路很长,关键就是那几个节点。最重要的不是走得快慢,而是走一条对的路。”

    半年的集中复习期,每当学习累了,韩博宇还是会习惯性地去操场上跑几圈。和北大时不同,这一次,韩博宇感到自己的“目的”很明确:“我想考第一,我想拿到考学名额,我想留下!”

    “连队在改变他,他也在改变连队”

    常鹏辉希望“韩博宇这样的人”留下。

    他记得11年前自己刚参军时,战士们大多是高中毕业,“有个大学生士兵都当‘宝贝’,如今名校毕业生愿意留在部队,绝对是质的飞跃。”常鹏辉语气中有隐隐的兴奋,“这让人们看到,过去说‘好男不当兵’,现在是‘好男来当兵’,当兵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韩博宇自己则很少提及学历。邹毫记得,他第一次好奇地问韩博宇为什么要来当兵时,这个“全旅知名”的高材生竟显出一丝局促,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普通的一员。大学生士兵多得是。”他常常这样说。

    但这“普通的一员”,确实给连队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温和谦逊、有礼貌,回答问题时会站起来,看到年长的老兵会点头致意,客气地道一声“班长好”。

    “他有一种‘温和的力量’,连队在改变他,他也在改变连队。”常鹏辉说。像一滴水渗入土壤,他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连队走廊里互相问好的人多了,“大呼小叫”的少了。

    上等兵石益博最近在看《毛泽东选集》。以前,他最爱打游戏,觉得这类书都是“爸爸才看的书”。今年3月下连,他被分到韩博宇的班,第一次拉开韩博宇床下的抽屉柜,石益博惊呆了。

    本该堆放杂物的柜子里塞满书,一本本码放得整整齐齐,“什么都有”。韩博宇涉猎广泛,中国的、外国的,军事类、哲学类……他看《道德情操论》,也看《解放军文艺》。在早已读完的小说《北上》旁,放着一本厚厚的《牛津高阶英语词典》。

    “跟他在一起,会不自觉地想要优秀,想变得更好。”石益博加入了韩博宇的“阅读大军”,如今,他发现自己竟对哲学也有了兴趣。

    训练时,韩博宇则成了大家的标杆。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到入学中间还有一段时间,韩博宇正常跟随连队参加跑步训练。每当发现有人跑不动,这位“跑步尖子”会刻意慢下脚步,陪在战友身边。石益博记得,有一次加练,他中途觉得太累想要放弃,忽然感到后背一热。转过头,看到韩博宇落在他身后半步远的位置,边跑边伸出一只手轻轻推着他。

    那次,他们两个一起冲过了终点。

    今年新兵下连,韩博宇给全旅新兵作了一场报告。不少年轻的战士记住了这个温文尔雅的“韩班长”,“名校出身,居然科科训练也是优秀”。后来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常鹏辉发现,很多人在“我的偶像”一栏填上了韩博宇的名字。

    “他的眼睛里有光”

    9月底,考取军校的消息传开后,北大邀请韩博宇回校作讲座。一身戎装的韩博宇再次踏入昔日的校园,感觉“一切大不一样”。

    张新平老师记得见到韩博宇的第一眼,“壮了,身板结实了,整个人气质都改变了”。入秋的9月,年轻的小伙子依旧穿着短袖短裤,手臂隐有肌肉的线条,“走路是军人的气势”。

    一个周四的下午,韩博宇在学校一个大会议室里为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从军历程。正值开学季,北大的校园里又挂起征兵横幅,韩博宇身着迷彩作训服走上讲台。屋子里坐满了人,韩博宇第一次站在讲台中央,就像他当年看到的学姐宋玺一样。

    他讲到在部队负重跑步、加练单杠,三言两语之中,张新平却听出这背后的艰辛付出。“你可以想象他是经过了怎样的努力,从一个学生变成一名军人。”两年前,韩博宇瘦弱、腼腆,如今干脆利索,面对众人侃侃而谈。

    张安迎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留校读研。再次见到同学韩博宇,感觉“他的眼里有光”。

    曾经这点光隐没在平凡的角落里。张安迎试图回忆大学时的韩博宇,想起他不爱说话,一心钻进书本里。暑假时他们一起去野外考察,如今她竟有些记不清韩博宇当时的样子。

    站在讲坛上的韩博宇代替了过去的影子,他自信而成熟。谈到从军,他有说不完的话题。张安迎在他身上感觉不到有些同龄人对未来的迷茫,“你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很坚定的”。

    韩博宇已经找到了义无反顾奔跑下去的方向,但他也清楚未来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在军校的课堂上,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单位,“陆军的,海军的,空军的……他们说的很多专业知识我都不懂”。

    韩博宇明显感到“知识储备还不够用”。“将来带兵打仗,都是联合作战,不懂怎么行!”他又拿出了备战高考时的劲头,成了学校图书馆、自习室的常客。周日有一场关于外交关系的讲座,他打算去抢座。

    尽管学业紧张,韩博宇依旧会去跑步。一有空闲,他就会出现在校园的操场上,挽起袖子,独自跑一个5公里。

    他在为毕业后回到基层部队任职做准备,担心自己的体能因伏案太久而下降。他仍旧享受跑步的感觉,“选择一个方向,然后一步不停地朝前跑”。

    不同的是,他不再感到迷茫,不再为“舒缓心情”而狂奔。信息工程大学的跑道边没有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也没有彻夜灯火辉煌的写字楼,只有装满课本和笔记本的军绿色书包放在看台边。

    操场外的林荫道下,偶尔有整齐的队伍走过,韩博宇转过头便能看到,那是他未来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

    (题字:国防大学 赵春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张圣涛 贾方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26日 08 版

好男来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