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到基层中去 到实践中去 到人民中去

——各界青年热议《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 徐吉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03日   01 版)

    近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该书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本书一经出版,迅速掀起了“青年大学习”的热潮,引发青年热议。“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等金句受到青年学子的广泛推崇。各界青年纷纷表示,该书拉近了青年与总书记的距离,真切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自己走好人生路指明了正确方向。

    机关年轻干部要多到基层去磨炼、去“接地气”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团支部书记 许一苇

    自今年5月4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连续刊发以来,团中央直属机关掀起了学习热潮。各部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轮流举办专题学习交流会,通过主题报告、现场访谈、视频连线、互动答题等形式交流心得体会、深化学习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怀青年成长发展,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与大学生朋友们交往、交流、交心中,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榜样,也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道路。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成长周期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周期正相契合,我们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二是厚植人民情怀。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总书记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我们也要从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出发,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三是矢志艰苦奋斗。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机关年轻干部,特别是刚走出“象牙塔”的“三门”干部,需要多到基层去磨炼、去“接地气”、去“自找苦吃”,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要将学习系列专题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养宏观视野、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在党治国理政全局中的位置,当好助手和后备军,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创新进取中推动新时代共青团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团委副书记 李连伟

    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与青年大学生的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青年一代扎根基层、“自找苦吃”,让我获益匪浅。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和总结总书记的这些工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我就职于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我们也被亲切地称作“扎根基层的青年工程人”。拓荒凿隧,铺路架桥,我们一直工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初心如磐、使命如山,誓把祖国建设的蓝图落实为一个个精品工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要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儿。只有肯吃苦,心怀奉献精神,才能把工作干好。

    尤其在年初疫情迅速蔓延的紧要关头,中建三局用10多天时间分别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央企效率”和“央企速度”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正是每一名建设者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用汗水和智慧凝聚起来的磅礴力量。这种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会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无畏。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

    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辅导员 莫伶

    这两天重读结集出版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眼前似乎又重现了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大学考察、深情寄语青年学子的场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的嘱托言犹在耳,这不仅是对青年学子的更高要求,也是对高校工作者的更高期许。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每一次与高校青年的互动与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将当代青年与中华文明的繁荣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他们将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都值得我们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去全情投入、孜孜以求,用陪伴去点亮青年学子内心的主人翁意识,用真心去唤醒厚植于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汇聚磅礴的青春正能量,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一本鲜活的读本,认真研读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充分信任与殷切希望;亦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用有温度、有深度、有获得感、有存在感的方式去引导、助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

    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老老实实地调研”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疾控所消杀科科长 杨波

    通过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希望,让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大学时光。

    我2003年参加高考,被钟南山院士抗击非典的事迹所感动,于是大学时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我来到铁路,被安排从事列车消杀工作,现实的工作与心中的希冀产生很大落差。

    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老老实实地调研”。虽然有些迷茫,但我没有放弃和畏惧,而是抱着乐于吃苦的心态,和同事深入现场,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进行监测调研和科学精准的消杀,每日与路灯星光相伴。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和同事毅然冲上列车消杀一线,为旅客筑起牢固的安全健康防线。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松,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保障人民安全、健康出行。

    听总书记的话,在志愿服务中练就过硬本领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 王万奇

    近期,《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出版,该书读来启迪思想、触及灵魂。身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我,总能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寄语的报道中获得启发,坚定了自己做一名新时代有志有为青年志愿者的信念。

    书中多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到实践中去,与人民群众一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高瞻远瞩。总书记曾说:“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在西部支教的经历。一年的支教,“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少了“牢骚满腹、空悲叹”,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没有踏过服务地的一山一水,就不会懂得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没有经历服务地的严寒酷暑,就不会体味孩子们的艰难困苦。虽然现在读博压力很大,但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我仍坚持到山区、到有需要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会让我的理论研究更接地气,都有助于自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勤学修德,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思想文化编辑中心编辑 刘晓宇

    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扣子”可以理解为价值取向,也可以指人生道路。

    青年的价值取向不仅决定了个体的人生道路,更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关键。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反映,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淀的产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期待是什么?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与世界相处?这些都是我们要回答的价值观问题。

    谈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时,习近平总书记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告诫青年朋友,在选择时要想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自己想要什么。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勤学”。总书记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精进专业技能。总书记还讲到要注重“修德”,严于律己,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进入工作岗位之初,我就认识到从学校到单位,学习不能停,业务知识、个人修养、精神风貌都需要在学习中精进。面对工作和生活,我更要多思考、多请教,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 徐吉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03日 01 版

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
到基层中去 到实践中去 到人民中去
福州:建设有颜值有温度的宜居城市
宁夏固原脱贫战场闪耀青春之光
揭秘嫦娥五号落月背后惊心动魄的800秒
“无声”咖啡馆 静静传递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