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马修是个“中国通”。今天,在参加中国贸促会举办的“投资中国”平台上线发布会时,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表达了美国企业对未来5年在中国发展的乐观态度。
回顾2020年,马修表示,大多数美国企业在这艰难的一年里基本保持了其在华投资的水平,随着公共卫生和经济逐渐恢复,他期待中美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将继续增长。
他说,对于美国工商界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贸易争端、供应链的复杂性、新政府的领导以及其他不确定性也许将继续存在。“但两国政府还是成功地缔结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于恢复信任起到了促进作用,向世界表明双方可以通过对话与合作取得成果。”而考虑到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且全球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未来,将有更多的美国公司在中国寻找商业机会。
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也看好“投资中国”。如今,中国已成为阿联酋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非石油贸易额在2019年超过了500亿美元。他说,阿中双方秉持着支持开放和全球化的共同愿景,正在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阿方有信心,到2030年中阿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扎希里表示,中国市场不仅具有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可作为安全的投资目的地。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影响下,中国仍是吸引外资的热土。今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折合1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政府近期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等,展现了中国政府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赵汤对此感受深刻。他说,中国是英国第三大商品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19年,中国是英国第三大商品出口目的地,也是英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剑桥计量经济学会近期的研究表明,英中关系通过商品贸易、旅游和教育预计创造了11.4万到12.9万个工作岗位。
今年前9个月,英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4%,这不包括原油和非货币黄金等波动性项目。
“目前,中国已从疫情中恢复,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英中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经贸合作,从而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赵汤认为,未来几年,英中双向投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疫情不利影响,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投资,中国贸促会打造了“投资中国”平台,这项服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赵汤希望“投资中国”平台的上线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精准的指导。马修期待“投资中国”帮助外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在华经商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提高透明度和便利性。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说,“投资中国”将集中展示中国营商环境、各地情况、投资政策、产业特点、竞争优势、投资需求、项目信息等,希望帮助全球投资者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发掘中国商机,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