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从“百年矿都”到山海黎乡

清洁能源助海南昌江绿色崛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17日   02 版)

    投资390亿元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是建省32年的海南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该项目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由今年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是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最大的项目。这个主打清洁能源的产业园有着不一般的发展雄心,昌江县县委书记黄金城介绍,产业园计划用15年时间打造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黄金城还在近期举行的清洁能源产业园上海招商会上展示了昌江今年的成绩单:昌江是海南近年来成长最快的市县之一,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昌江的公共财政收入仍实现增长4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核电产业已成为海南省能源保障最重要的力量。

    这样的成就对于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林朱辉来说有些超乎想象。林朱辉说,9年前,昌江就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仅有的露天采矿场于2016年正式闭坑。

    林朱辉介绍,多年来,以露天铁矿石采掘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值在昌江全县GDP中占比高达65%以上,财政贡献达50%以上。相较之下,昌江第一、第三产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县富民穷”的尴尬境况。

    荣光黯淡后的“矿竭”,给昌江带来的影响很快显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工业全口径税收8.865亿元,同比下降33%。

    近期,昌江县组织撰写了一份题为《从“百年矿都”到山海黎乡:昌江黎族自治县——一个资源枯竭型市县的绿色转型样本》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呈现了昌江从资源枯竭到绿色转型的秘密:昌江没有等到了资源完全枯竭的生死关头再被迫转型,而是选择在“红灯前转弯”,放弃原有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打破旧体制的坛坛罐罐,痛下决心,以破促立,近年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在全域全季旅游、绿色低碳工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这份调研报告披露,在工业方面,昌江县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300万吨尾矿综合利用生态示范线等7个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申报获批,以核电为龙头的清洁能源产业扛起了绿色低碳工业大旗。

    在农业方面,调研报告指出,昌江县持续扩大冬季瓜菜、花卉、芒果、毛豆等特色高效产业规模,十月田保平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乌烈美滋泉等3个生产示范基地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溪谷、聚源等6家花卉企业初具规模,热带高效农业迈向品牌化、规模化。

    一组统计数据则展示了昌江县在旅游业上发展:2019年,昌江接待过夜游客101.3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全年旅游总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7.5%。

    地处昌江县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曾是海南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如今则是昌江县绿色转型的显著代表。

    常年从事宣传工作的林朱辉对王下乡的变化印象深刻,他介绍,过去,王下乡不通公路、电和光纤,一遇台风天气几乎与世隔绝,全乡790户324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262户1129人,年轻人在外不敢说自己是王下乡人,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走出过深山。

    王下乡把建设“中国第一黎乡”当作发展目标,几年下来完全变了样,省级、县级的数千万元财政投入让乡里终于亮了灯、通了路,用上了4G网络、接通了卫星电视。在王下乡,“浪悦黎奢”民宿、“黎山麓”驿站、山兰酒作坊等一批消费类项目纷纷落户,文旅小镇轮廓渐现。

    眼看游客一拨拨朝王下乡涌来,曾经的贫困户刘桂芳在自家院子门口挂上了农家乐的招牌,腾出了家里多余的房间供游客住宿,并摆出了蜂蜜、寄生茶、本地鸡等土特产进行兜售。今年以来,他们一家靠“旅游饭”挣了一万余元。

    11月上旬,昌江县委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学习会,县委书记黄金城再一次向全县干部强调了昌江未来5年的转型发展目标:以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园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股作气冲刺全面小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7日 02 版

清洁能源助海南昌江绿色崛起
中小学少先队工作与其他学科教学同等对待
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启幕
三明答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