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广州市团校思政课改革样本

中学生们从“抽死亡签”到“争当铁粉”的一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17日   06 版)

    提起思政课,一帮高中生是这么讨论的:“怎么又上思政课?”“还要去团校3天?”“都不想去?来来来,抽签!”

    “枯燥乏味,又是难熬的一天……”一名高中生在赴广州市团校参训的地铁上,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要组织高中生到市团校参加3天培训,各中学表示难度很大,既要做团学干部的思想工作,又要向家长不断解释,甚至要通过抽签推荐参训学员……

    “才上几十分钟,有的学生直接就睡着了。”回忆之前学生们上课的样子,广州市团校“青马工程”项目主管袁珊老师告诉记者。

    “一堂课两个小时,内容太多,太抽象,吃不消,不易消化。”在“青马工程”之前的中期分享会上,同学们抱怨着提出建议。

    这些年,主动争取来团校参加思政课成了学生们心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难关,并称呼它为“抽死亡签”。

    团校是思政课讲堂的主阵地

    “团校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团校所有的课程都是思政课。上好思政课、做好青少年思想引领就是城市团校的主责主业。我们的老师假若不提高政治站位,不好好去琢磨钻研课程,不针对青少年特点有效设计、开发、打磨课程,团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广州市团校党总支书记杨成认为,团校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发挥作用,讲好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

    去年7月,杨成刚到广州市团校时,发现老师们很休闲,每天在享受慢生活的状态,学校培训班的师资近七成都是外聘,团校成了“老师搬运”的地方,团校自己的老师不授课,团校的贡献度在哪?这下可急坏了杨成。

    于是,杨成迅速召开会议,校领导班子形成共识:鼓励更多老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利用为党员讲党课的机会,杨成给老师们上了一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思政课。他与老师们分享,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要少些常规化套路,多些时尚感、时代感和仪式感,孩子们才愿意听、乐于参与。听完讲课后,在校老师纷纷表示要加入教学改革创新队伍。

    “之前没有老师这样上课,杨书记带来了新理念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团校课程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广州市团校90后教师唐康顺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怎么能让学生热爱,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广州市团校教研部部长孙彬在团校干了24年,她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早有耳闻,现在能够用在自己工作上,她很兴奋。

    “学生主动受教育,参与感强,游戏互动,启发性强,这种形式更适合青年。”广州市团校教研部副部长曾伟良也非常认可这次改革。

    “全校有60名老师报名参加各个备课组,积极报名、集体备课、不断打磨、主动应标…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常态。”广州市团校黄钢副校长告诉记者。

    探究“两课两教两全”现代教学模式

    如何创新教学、激活课堂?杨成认为精选聚焦内容、设计提升标准、互动优化品质是创新的根本。

    广州市团校在教学改革上提出了“两课两教两全”的设计理念,“两课”是课程和课堂,“两教”是教学和教具,“两全”是改革创新在全方位、全过程中实施。

    首先是课程创新设计,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把思政课内容与历奇教育理念有效融合,遵循健康、有趣、有意义的原则,通过课程设计,营造仪式感,寻求独特性,让学生认知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过程中升华。

    每个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所学内容准备图片等道具,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10-12人,学员通过抽签,让学生去寻找图片背后的故事、任务中的隐喻,鼓励学生使用手机搜集资料、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再由小组成员作为代表进行分享,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有效引导。

    “老师点评环节是我们思政课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最佳受教时刻,所有人都会精神高度集中地等待老师说些什么,这也是避免活泼有余、思想不足的重要环节。”袁珊作为授课老师深有体会。

    “这种授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课程不像往常一样,学员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而是通过小组互动让大家一起参与,提升我们的积极性和团队归属感,也学到很多知识,非常有趣。”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于子诺告诉记者。

    针对大中学生到团校开展“青马工程”的课程内容,广州市团校按照团中央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紧密结合,涵盖党情、国情、世情、民情等有关的社会大环境的关键信息。

    杨成和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同编制了一套培训班工作指南——广州市团校“青马工程”培训项目带班宝典,供兄弟院校和各大中学借鉴;同时,为了让学生们稳固知识,编制了《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选修自学辅导材料》,包含红色故事、红色家书、红色诗词和红色电影等内容。

    其次是课堂创新,根据课程需要,构建集展览、教学、互动、任务、展示于一体的教学实训中心,让教室本身具有育人功能,实现沉浸式教学。

    “我们追求时尚感、现代感,不仅在课程设计上,在校园环境布置、培训物料、视频制作等方面也紧跟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学生们参与设计的‘小青’和‘小马’卡通深受欢迎,团校成为青年打卡的网红地,让广大青年更喜欢来团校。”广州市团校马发腾副校长告诉记者。

    “5间教室就是5堂思政课,学生们走进每一间教室都是淬炼,从初步认识马克思到最终找到自我发展方向,把普通课堂升级为可参与、可触摸的多功能互动课堂。”广州市团校培训部负责人钟良介绍。

    在教学模式上,广州市团校开展了历奇体验教学、翻转课堂、现场教学、角色扮演、红歌互动、朋辈分享等众多探索,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线上线下互动、与预设目标互动的多维互动方式,让思政课更加多样化。

    “我们会紧跟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进智能机器人和学生互动,通过监控设备记录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钟良谈到明年的教学规划,表示会融入更多新媒体元素。

    “广州市团校实施改革创新涉及党的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园建设、智库建设等全方位。我们要不断努力,争取能为青年提供全过程、超预期的服务来满足青年需求,也坚持提供全面服务、适时提供精品课程。”杨成告诉记者。

    目前,在团广州市委指导下,广州市团校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41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青马工程”全覆盖,市属12所高校,从无人问津到各个高校、企业频繁联系合作仅用了一年时间。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这是一堂非常重要的思政课,对新阶段、新发展等专业术语及背后的故事和理念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梳理清楚,让他们在学习时既有责任感、也有使命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的备课会上,杨成对宣讲团成员提出了要求,这样的集体备课研讨每周有3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老师更是任重道远。为了构建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广州市团校从去年开始优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精心打磨课程,形成六大教研组,下设14个专题组,每位老师开讲前要经过从“小组”试讲到“大组”打磨再到“校级”审核的三级试讲,每一堂课都要通过严格审核,只有达到内容精选、教法创新、精准落地的要求才能走上团校讲台。

    “我们的教学内容都是大家一起研究,共同凝练的。”孙彬说。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授课能力,广州市团校动员老师们一起备课,共同思考、探讨和凝练授课内容。团校领导班子提出了“一人一策”的教师成长计划,要求老师们对自己定向、定位、定心、定律、定值。

    据杨成介绍,目前的授课老师大都毕业于985、211名校,在这个领域潜心研究多年,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跟过去读PPT课件不同,老师们必须功底深厚,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横向纵向、穿越古今的方式,用生动的语言输出;按时间顺序、人物顺序把党史、团史故事串联起来;准确梳理出课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用学术讲好政治,让青少年在深入浅出中得到启发。

    看着老师们夜以继日地收集资料、开展调研、集中备课、忙于授课,杨成也十分心疼同事们,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加速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和自我蝶变的过程。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们讲的是一份情怀。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正确引导他们立志成才,只有用真心和真实的情感打动、温暖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事了24年思政课的广州市团校李春丽副教授感慨道。

    “是的,讲情怀就要求老师们要有大局、格局、本领、担当和传承精神,一个也不能少。”从2006年就开始专注于思政课研究的钟良补充道,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思政课教师。

    推动思政课改革 立德树人初心不变

    “团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杨成在给教研组成员开会时讲到。

    有一次,一个高中生在讲张国焘的时候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野心家”,在一边旁听的杨成马上纠正道:“对人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尤其是政治人物,不能擅自作主。”

    “高中生思维最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就是思政课的核心。作为城市团校,我们集中力量办好高中生‘青马工程’,让受训后的‘小青’‘小马’通过朋辈教育影响更多高中生,意义重大。”在和记者的交流中,杨成再三强调。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喜欢党史、团史,杨成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搜集整理出2000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重要的故事。

    杨成拿出一沓讲课用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是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另一张图片是中南海新华门“为人民服务”牌匾,还有中共七大的一张图片……串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一直践行的一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么一讲,所有的逻辑关系一下子就讲明白了,很鲜活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杨成认为90后、00后都是读图时代的孩子,图片的刺激会入心入脑,最后老师再提炼主题,用学术讲政治,思想引领就会呈现出显著的效果。

    改革创新初见成效

    改革试行的第一课在广州市白云中学进行,80人的课堂,没有人打瞌睡,听不到抱怨声,师生在欢笑和思考中共同完成了一个高质量的课程。

    “我一直还在关注着团校未来的‘青马班’,我还想去参加。李春丽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志向。”第一期实验班结束后,李春丽副教授就收获了一枚铁粉,广州市白云中学的谢卓帆把李春丽当作人生的导师。

    “李老师讲得太棒了,眼睛都不想移开”“我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老师”,李春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的课堂非常受欢迎,学员评价很高,并称呼她“马克思主义老太太”,有的学生下课后立刻下单买了很多与马克思相关的书籍。

    “她的课3个小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曾旁听过李春丽讲课的同事袁珊说道。

    “气氛活跃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我不想只是理论灌输,我要和学生全身心地共同完成这门课,学生在代入式的学习中才能更深刻感受到人物和故事带来的心灵震撼,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老师开放式的态度和授课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李春丽采用“舞台剧”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形式让学员们亲自“感受”马克思的人生片段,折服于马克思的人格魅力,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的志趣,改变了过去对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很接地气”“原来政治离我很近”“喜欢‘面对面’环节,可以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流了解如何写提案,和世界冠军交流,听他们讲述背后的艰辛故事”……看到学生们在留言簿上的反馈,袁珊知道成为一个青少年喜欢的党史、团史老师有多不容易,但她会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期“青马班”,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团委书记、带队老师陈桂英在培训结束后,把广州市团校的思政课创新模式带回学校,继续开展“青马工程”。

    “根据对近千名学员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7%的青马学员经培训后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86.1%的青马学员表示对团校思政课非常满意,有72.2%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表示会考虑尽快提交入党申请书。”广州市团校研究中心巫长林老师告诉记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7日 06 版

中学生们从“抽死亡签”到“争当铁粉”的一年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质量·创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为“开放再出发”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