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江苏张家港“新菁英计划”:

为“开放再出发”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17日   06 版)

    培养10名领航“创二代”青年企业家,50名骨干“创二代”青年企业家,带动100名“创二代”青年企业家,打造一批“创二代”青年企业家标杆性企业……

    江苏张家港市创二代“新菁英计划”于2019年3月起实施,为期三年,以各大中型民营企业接班人或依托父辈企业资源进行独立创业者中的80后为主要培养对象。张家港市创二代“新菁英计划”通过培育和提升“创二代”青年企业家的政治素质、经营能力、社会责任和文化修养,使“创二代”青年企业家成为“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优秀企业家,为张家港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我希望企业能从市场驱动过渡到技术驱动,在实践道路上,我们要把新东西融入到组织优势中。让组织在面对未来的变化能够游刃有余。”在参加完张家港市创二代“新菁英计划”培训课程后,年轻“创二代”殷闽说。

    ---------------

    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引擎动力

    举办“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探讨”系列讲座,开展“技术迭代下的商业变革”、“数据思维与企业转型”等课程……培养科技型企业不同于学校培养学生,不是按部就班地上课,而是系统支持、帮助青年企业规划未来发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助力企业家进行转型迭代。

    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市创二代“新菁英计划”组织青年企业家赴上海开展为期两天的培训课程,并通过开设“数据思维与企业转型”等课程,帮助年轻企业家深入、全面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基础。

    疫情期间,为推动复工复产,1至5月份,“疫情反推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以及品牌创新战略”等专题讲座在张家港市定期开展。

    7月底,一批新菁英前往新兴科技公司“更酷科技”以及“节卡机器人”参访,了解人工智能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感受人工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同时走访“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和“创想600”园区,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医疗领域的发展状况,积极对接创新发展项目。

    人才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决定性环节。作为创二代“新菁英计划”的班长,沙钢集团党委书记沈彬受益匪浅。在沈彬的带领下,沙钢智能化逐步推进:商业化全自动出钢生产线、高炉智能诊断系统、转炉特钢车间物流智能识别跟踪系统……

    红色文化助力创二代“思想成长”

    革命老区谱新篇,“新菁英”别样红。在当今时代,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青年企业家的党性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

    今年,张家港团市委组织创二代“新菁英”企业家们赶赴沙家浜景区进行党性锻炼,感怀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精神,培养创二代“新菁英”青年企业家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在沙家浜景区参观历史博物馆的过程中,“创二代”陈显宁感触颇深。博物馆内有革命英雄英勇事迹的介绍,有真实历史事件的复原,甚至还有一些他们用过的物件的原件。“看着这些历史遗迹,眼前仿佛就是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每一副画面都如星星点点,照亮了夜空,最终大家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成就了最终抗战的胜利。”陈显宁说。

    个性化培训促修炼“内功”

    “课程内容丰富、有的放矢。这样的培训真是解渴!” 创二代“新菁英”们一致感到,这样专业、集中的学习让自己感悟新思想、拓展新视野、提升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创新企业领头羊的素质和水平。

    为给青年企业家量身定制充电“再蓄能”课堂,张家港市成立了青商学院。根据“创二代”青年企业家面临的多方面挑战,青商学院将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培训。由团张家港市委牵头,青商学院与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开办“张家港新菁英青商学院”。培训参照EMBA培养模式,每年3-12月,每月2天集中授课,采取课堂学习、理论实践、交流研讨、游学参访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员企业特点,定制专属课程,帮助学员开拓视野,创新思维,课程以创二代“新菁英”企业家诉求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等内容为主。

    “新菁英”计划学员朱亮表示,今年培训带给他最大的收获便拓宽了他的工作思路。“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企业要培养执行力,应该重点放在管理者身上。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项目培训。”

    (数据和信息来源:张家港市青年商会)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7日 06 版

中学生们从“抽死亡签”到“争当铁粉”的一年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质量·创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体系
为“开放再出发”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