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线青工“振兴杯”赛场勇攀技能高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22日   02 版)

    来自河北涿州市技师学院的王佳玉刚刚结束了在“振兴杯”的比赛。作为模具工(冲压)项目里唯一的女选手,身高1.59米的她要踮着脚才能够到机器,后来裁判给她搬了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她的手布满老茧,胳膊都练出了肌肉。

    在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决赛赛场上,这样的选手还有很多。300多名大国工匠齐聚大赛,他们努力拼搏的身影、对技能报国的追求以及从“塔基”到“塔尖”的奋斗故事正在影响着更多人。

    手经常流血,指甲泡一个小时才能洗干净

    王佳玉是河北涿州市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尽管备赛时她经常跑步提升体能,但比赛到第二个小时的时候,她依然有点体力不支。“要把所有的板全钻完,钻完之后还要装配,要在钻床和装配台之间来回跑。操作的虎钳对女生来说也很重,薄薄的工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对她来讲,比赛最难的环节是装配。虽然备赛时她练习了20多套,但最快时也只能卡着时间做完。装配要把所有的板和模架上面的孔和螺纹加工好,然后将其装配起来,最后再冲压,要求选手有较强的体力。

    敢和男生同台竞技,是因为王佳玉平时重视体能训练。她喜欢跑步,还参加过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比赛。

    今年集训,在一个多月里,王佳玉的手经常受伤,被机器砸到,钢刺扎进肉里,手上留下了小黑点。“在给钢件钻孔的时候难免要碰它,特别细的那种小钢刺就扎进来了,因为要按时完成,有时候就把刺按进去,练习结束后再把刺用针或者指甲刀挑出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这些小黑点。”王佳玉说。

    王佳玉笑称自己不像女孩子,别人的手都白白嫩嫩,自己的手连指甲都是黑的,回家要把手放在水里泡一个小时才能把指甲里的黑渍洗干净。

    尽管训练很辛苦,但她很享受过程,每天一去车间就开始给自己定任务,完成了会有成就感。

    平时教学中,王佳玉就重视理论和实践操作,这次参加国赛,她也成了学生的榜样,他们纷纷给她发微信加油。“我很珍惜参赛机会,要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她说。

    手术住院10天,伤口没愈合就赶回训练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人杨国心赛前因腿上长了囊肿做了手术,正常需要休息一个月左右,可26岁的他住了10天院就着急赶回训练。练习时,未愈合的伤口时不时像针扎一样疼,伤口裂开了,他就去药店买酒精纱布简单包扎处理,坚持备赛。

    “一年就这一次机会,妈妈劝我好好休息,不行就明年再参加,可我一定要努力把握这次机会。”他认为,参加全国大赛,和全国各地的人才比拼技能,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不同的加工工艺。“我们都是统一划线、钻眼,而有的选手采用的是组合配置的工艺,节省时间。”

    这并非他首次参赛,2016年他曾在省里集训时被淘汰,沉淀几年后,杨国心磨练技艺,再次奋战“振兴杯”。

    10月集中备赛时,他瘦了10多斤。“要保持高精度就靠平时苦练,每次都要练习2个小时以上。”杨国心说。

    能够参加省赛、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杨国心坚信这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比如,一共比赛3个小时,离比赛结束还剩20分钟,还有好几项工作没有做。如果手忙脚乱了,那加工项目可能得不到分,这时候越着急越完不成。”

    参赛“振兴杯”还让他平时工作的工艺精度得到提升。“我们日常加工飞机零部件对精度要求较高,比如原来我钻一个孔,孔距精度保持在0.1毫米左右,但参赛后,精度可以提高到0.05毫米,这对日常生产很重要。”

    “行行出状元,作为蓝领工人能够参加国家级的比赛,说明当初的路没选错。我要努力提升技能,成为公司的首席专家,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让父母为我自豪。”他说。

    成为企业顶梁柱

    赛场上,很多选手表示,“振兴杯”大赛已成为一线青年工人心中的技术标杆和努力方向,激发了青年工人学练技术、比拼技能的热情,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

    来自鞍山钢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员朱政昊参加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种的比赛。他介绍,“振兴杯”大赛激发了企业重视技能的热情,公司每周都举办一次技术讲座,邀请专家或公司资深工程师授课。公司也会举行网络攻防比赛,让大家扩充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方面的知识,营造技能比拼的氛围。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团委书记吕晓庆认为,“振兴杯”大赛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青年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了技能人才追求卓越提升自我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一线青年工人通过赛事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振兴杯”已经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上海汽轮机厂的维修电工顾源则表示,企业现在对技术工人非常重视,建立了专门的培训实验室,配置了不同型号的机床供大家实践练习。“振兴杯”强化了大家对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工人林巧认为,参加“振兴杯”提升了他的学习能力,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的辛苦,才会体会到收获的喜悦。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赛中学到知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22日 02 版

坚持人民至上 传递民生温度
一线青工“振兴杯”赛场勇攀技能高峰
坚定必胜信心 办好自己的事
浙江常山:“常雁回归”助青年返乡创业
2020共青团“童心港湾”·文化下乡活动启动
长春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有“利器”
青年如何在“十四五”黄金时期闪光
河北打出组合拳优先发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