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高职生研发环保地膜

“以旧换新”还可降解

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22日   07 版)

    今年,对年近六旬的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古村村民曾长胜来说是开心的一年,因为家里的花生大丰收,他种的6亩花生,以前每亩可以挣1500元,现在每亩比之前足足多了500多元。

    让花生大丰收的是一种新型环保型除草地膜,“别看它只有0.01毫米厚,但是它的作用可一点都不小!”相比传统地膜,由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学生陈辽宁团队设计、以废旧地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环保型地膜”,不仅可以完成地膜增温、灭草等功能,还可以降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今,包括曾长胜在内很多徐州农民都感受到这种科技材料的力量。

    生长在农村的陈辽宁对于地膜一点都不陌生,每年开春,父母总会通过地膜为农作物保温。但收获季后,白色的地膜就残留在土壤里。

    慢慢地,产出的作物果实颗粒不饱满、总产量也越来越少。由于收入减少,很多村民放弃种地,选择外出务工。

    选报志愿时,陈辽宁选择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工程学院。经过相关专业学习后,他发现,传统地膜会造成污染,致使土壤板结化,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减产。

    就相关问题,陈辽宁找到了学校塑料循环利用方面的专家徐冬梅教授。徐教授非常支持他研究环保地膜,指导他组建了团队。利用课余时间,陈辽宁在徐州附近的农村进行大量调研后发现,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农业发达,地膜需求量十分庞大。

    在阿湖镇古村进行考察时,曾长胜当时十分不理解陈辽宁对于地膜进行回收的想法。曾长胜在土地上耕作了40余年,在他看来,轻薄的地膜强度低、老化快,残膜与根茬泥土混杂在一起,回收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回校后,陈辽宁一连几周都“泡”在实验室里。他想到了可以通过可降解地膜代替市场上的普通地膜,从而减少污染。带着方案,他再一次向曾长胜请教,可很快就被曾长胜否定了。原来,可降解地膜并不能做到100%降解,且该地膜价格过高,农户们不会买账。

    得知相关情况后,徐冬梅鼓励陈辽宁自主研发一款新型环保地膜。从2018年开始,依托该校的高分子实训中心,团队进行着一次次实验。

    学校实训中心不仅为他们开“小灶”,还专门为团队延长开放时间。在高科技仪器的帮助下,实验效率大大提升。

    “将地膜回收利用的关键就在对废旧地膜的清洗。”陈辽宁说,废旧地膜经过风吹日晒,沾染了许多杂质。如果直接清洗,这些地膜就可能造成试验基地的二次污染。

    徐冬梅主动联系了与学校有长期合作的一家塑料制品的企业。该企业的资质恰好符合废旧地膜的清洗要求,这才化解了旧地膜“洗澡难”的问题。

    如何将旧地膜变成新地膜,也成为团队需要攻克的难关。陈辽宁打算用废旧地膜代替聚乙烯树脂作为功能性母料的载体,经过一次次改进,第一款环保型除草地膜的填充母粒成功诞生,实现了废旧地膜的循环利用。

    带着由团队研发的地膜成品,陈辽宁立即前往古村。他找到曾长胜。拿着比普通地膜还要轻薄的环保“地膜”,曾长胜心里直打鼓,“这能行吗?”

    可试用一段时间之后,效果让曾长胜激动不已,花生等作物长势好了,产量也提高了很多。

    同样激动的还有新沂市新安镇黄墩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富。50岁的刘启富对新地膜赞不绝口,他同时希望团队能根据黄墩村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原来,该村的农户经常受到杂草的困扰,村民们也不愿意使用对环境破坏性强的除草剂。

    经过研发,具有除草功能的膜用填充母料最终实现了药物释放的可控,使用该母料制作的“环保地膜”具备条件后,可将药物从薄膜中释放,抑制杂草的生长。

    两年来,陈辽宁团队通过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暑期实践,与徐州的多个乡镇建立联系,指导农民对过季后的地膜进行回收。通过适当补贴、奖励等手段,鼓励农户自主回收地膜,建立合理的回收地膜的机制与物流通道。截至目前,该团队已与徐州周边10多个镇村达成协议,建立地膜回收网点。

    11月28日,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该项目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从全国17.91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此外,该校与南京大学等8所高校捧得“优胜杯”,是江苏唯一捧杯的高职院校。

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22日 07 版

上海网红小店的背后
南开女生带千年木叶盏上“直播”
高职生研发环保地膜
图片新闻
《广东青年研究》正式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