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刚研究生毕业入职的秦华清,人生中第一次出差工作就遇到了揭阳普宁苯酚泄漏应急救援事件。
从最初项目组的组建,到中期项目实施包括安全技术交底,再到最后验收竣工。整个20天内的救援过程,让一个初出“象牙塔”的毛头小伙子,成为了一名信念坚定、能啃硬骨头的环保科技人。
青年博士邓红波、刘豹辗转赶赴揭阳,不顾危险和辛劳勘察现场,不仅竭尽所学为领导提供中和剧毒污水的解决方案,并反复试验,最终应急跨过中试,在几乎没有工艺条件的场地直接进行大规模处理,成功将危险与百万市民隔绝。
青年博士邓刚等不仅与同事历尽艰辛共同研制处置方案和措施,并在没有设施的情况下,带领公司从长沙调来的20名团员青年冒着危险,将数十吨药剂和浓硫酸扛到4米多高的池子加药灌注。
因为参与救援而推迟婚期的周素看到“多数领导同事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还有领导和同事24个小时连轴工作,盯现场,赶进度”,为团队展现出的热情、凝聚力和责任感而震撼。
大家知道,苯泄漏危害极大。2005年松花江水约100吨的苯类物质(苯和硝基苯)泄漏,引发严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了80公里的污染带,包括哈尔滨在内的沿线多个城市停水,俄罗斯对松花江水污染对中俄界河污染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
2011年浙江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同样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约20吨苯酚进入新安江,导致桐庐和富平下游5个水厂停水,超市饮用水被抢购一空,当地渔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一场危机的消弭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共同努力。然而,一些长期在实验室里摆弄紧密仪器、做着各种化学试验的博士,却从异常艰苦的挑战中,锻炼成环保铁军,实现了没有先例的成功。
实践最能锻炼人,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但确实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85后90后青年知识分子,文化程度高,开拓进取精神强。可不少青年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缺少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揭阳救援事件再次提示了一个真理:苦难与挫折往往更能锻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提高个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任何一名有抱负、有志向的青年,只有勇于知难而进,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才能成为实干兴邦的“王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