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为祖国献石油·青年榜样

爱啃硬骨头的技术专家张永平:深耕油田数千米 搭建地下“高速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06日   01 版)

    见到张永平时,这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刚从北京参加完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他谦虚地说,“运气好”。

    昔日的成绩,被张永平看作命运的眷顾,而每一个当下,他都努力投身热爱的石油事业。

    命运最好的安排

    进入油田行业30多年,张永平先后主持或参加了3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是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气以及在用主体增产改造技术的主要提出者和攻关者,获得科技成果奖28项,授权专利11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最初,张永平踏进石油大门却一波三折。

    当年,张永平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大庆油田。张永平在大庆油田会战时期出生,不到1岁时,他因病左腿落下了残疾。后来考大学,学习成绩不错,却因为腿疾而被拒之门外。

    “第一年高考分数够了,可是当时政策不录取残疾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的张永平不甘就此止步,复读的那一年,有人告诉他,国家有政策,在部分专业,残疾人可以录取。高考时,他被录取到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从此,便与油田结下不解之缘。

    参加工作时,张永平被分配到油田化学研究室开展压裂技术研究。本来,他可以只在实验室负责相关技术研究和实验,但他更想到油田施工现场去。“我学的就是工程类的专业,当然要干工程类的工作。”

    张永平说,当时自己看到井下的方案就觉得更感兴趣。他喜欢和同事在现场一起背着电缆围着井转的感觉。“大家都照顾我,但我和大家一样背着电缆走,想证明自己和别人一样,甚至比别人更强。那时候总觉得有股劲儿。”

    从此,他在压裂领域一干就是34年。

    身体的不适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但他对自己从来不客气,不管施工周期多长,他都坚持深入现场。

    油气藏改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宇和张永平共事18年,在现场的一些工作细节总让他印象深刻。

    一次会战期间,泥泞的路面车开不进去,刘宇和张永平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去,鞋子都要掉了,他们搀扶着到达现场。

    勘探都在低洼地,在天气最冷的时候才可以开展。刘宇说,往往东北的雪还没完全化,冰面上是水,“勘探人把车当船开”。即使这样,距离设备中心仍然有一大段距离得踩在刺骨的冰水里,靠双脚走到指挥车。

    这些苦,张永平本可以不吃,但是他总是一次次坚持在最前线。因为,张永平从心底感激当年上大学的机会,感激油田这块广阔天地给了自己施展的舞台。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能贡献自己所学,张永平觉得,这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专啃硬骨头,搭建地下“高速公路”

    为了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张永平和团队的任务都是聚焦油气开采领域的硬骨头。

    有段时间,赶上大庆打开发井,大家都想看看地下到底有些啥。张永平记得,一次打到火山岩,发现有油气储层,但这是一块从未涉猎的领域,当时的技术和研究很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日本有这方面技术经验,但资料不对中国开放。

    张永平和同事开展取芯试验,从最基础的研究做起,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一点点通过人工加水观察进展。从开始勘探火山岩到最终交气,他们花了7年时间。

    如今,不仅突破了技术难关,张永平带领编制的火成岩压裂技术规范还成为国家行业标准。

    张永平对自己的工作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在地下建“高速公路”,让散布在一大片区域的油气通过这条“高速公路”集中输送到地面。

    “原来只计划形成‘高速公路’,现在还建立了‘树杈’,相当于‘村村通’,最致密地方的油可以通过‘树杈’流向高速公路。”但是面对不同地质结构,如何打通这些“高速公路”,却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量身定制施工方案。

    松辽盆地西部高台子油层的剩余石油资源是大庆油田4000万吨稳产的重要接替资源之一,但储层致密。历经一年多的联合研究,几个国外公司都表示油层薄,无法应用美国成熟的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

    2012年,为取得致密油突破,大庆油田部署了齐平2井。

    具体方案如何改造实施?张永平和他的团队针对油层薄的特征,设计了垂向穿透多个薄泥岩沟通多层的水平井和体积压裂技术方案。

    没想到,第一压裂段施工时,设计的加砂量只进行了不到20%,就因压力高而不得不停止。在返回单位的路上,张永平便开始分析原因,联系地质部门了解相关资料,连夜制订方案。第二天凌晨不到5点,他就赶到了百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双眼却因焦急和劳累严重红肿。

    “紧挨着水平井筒的泥岩是阻碍施工的关键”,随后赶到的地质专家们的解释,证实了张永平的想法,他早已制定好针对性的方案,井场恢复了施工,他才想起滴几滴眼药水。

    为了保证每一层的施工成功,那个阶段,他连续一个星期都住在井场,白天步履蹒跚地穿梭于加砂车与指挥车之间,晚上研究确定第二天的施工方案。经过不懈努力,该井成功实现了“千方砂、万方液”大规模压裂,攻关取得了重大进展。

    多年来,张永平和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海拉尔盆地,他提出并实施了“上游抓优化设计,中游抓适应压裂工艺研究,下游抓现场监督指导”勘探压裂工程管理办法,形成了“海拉尔”压裂模式;在徐深气田,他大胆实践创新,形成了大庆独有的“火山岩压裂风险预测及现场控制”“现场测试压裂快速解释”等配套技术……

    确保油气增产是第一要务

    平日里,张永平给同事最大的感触就是,爱在工作中较真儿。

    在一次方案汇报会上,他提出了松辽盆地外围榆树林油田难采储量增产改造方案,由于施工难度大,相关专家否定了他的方案。但张永平不服气,“大庆外围一定大有可为,要是这块油拿不出来、拿不好,就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耻辱。”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怕得罪人,甚至当场立下“军令状”。

    为了保证施工效果,他多日坚守在施工现场,一口井一口井地严把压裂质量关,经过40多天的努力,7口井平均日产达8.7吨,达到设计指标,并获得一整套裂缝参数,为榆树林油田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这么多年来,他心里却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1年10月末,张永平已经多次接到父亲的病危通知。妻子还患有淋巴肉瘤,无法替他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孝。

    可当时施工通知已经下来了,施工现场也需要他。受地貌和环境影响,探井每年只能冬季试验,当年的试验耽误了,就意味着整体的攻关进度要耽误两年。国与家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匆忙安顿家事,便带队赶赴施工现场。

    第一口试验井顺利完成施工后,他默默期待明天完成另一口井施工,就能返回大庆到病床前看护父亲了。可就在第二天早上噩耗传来,父亲没能等到他回来。

    后来,张永平接到带队到方正探区施工的通知。这是大庆外围盆地致密气、致密油勘探的主战场之一。在去方正施工的路上,路过当年施工的那口井时,他停下车,将手里的半瓶水撒在了井场,表达对父亲的祭奠。

    在油田,储采比得保持在1以上,才能确保不亏损,但是大庆油田开发60周年了,再找油就很难,火山岩、致密层……张永平和同事们面临的是越来越难啃的骨头,但是他们探索钻研的劲头却不减,反而久经磨砺愈加坚韧。“大庆深部找大庆、大庆外扩找大庆……”如今,张永平的探索领域正向更深、更远处拓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06日 01 版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破解中国经济活力“密码”
战“疫”战贫筑同心 昂首奋进新征程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全国青联秘书处印发《港澳青少年赴内地交流活动实施规范(试行)》
爱啃硬骨头的技术专家张永平:深耕油田数千米 搭建地下“高速路”
打造有温度的网络育人阵地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