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陪伴青年学生成长、指引青年学生前行,他们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路人”;他们打通线上线下的界限、融合课上课下资源,为青年学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开路人”。他们就是高校辅导员。
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10位“最美高校辅导员”的先进事迹。
做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的辅导员王银思便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负责4913名学生的疫情防控数据汇总工作。170天、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她的抗疫点滴。因连续作战,王银思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疫情防控最艰难的1个月,她忍着剧痛趴在床上度过。
江城武汉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风暴的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学生最无助时,靳敏协调多方资源,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堂大课。辅导员深知危难时刻,教育更不能缺位。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辅导员张家玮从讲好战“疫”故事入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利用“云班会、云党日活动”讲述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大国担当,让青年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华中农业大学的辅导员祝鑫在武汉“封城”的76天里,带领团队每日一画,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陪伴抚慰学生心灵,推送《疫情之下不当看客》等16篇网文,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她还开通网上“我是战疫记录者”专栏,广泛征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听、说、演、唱等形式,讲述“逆行者”的故事。
做青年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大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在哪里。学生成长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这是云南大学的辅导员朱丹8年来坚持不变的信条。
这几乎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的信条。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信息重要来源的今天,辅导员对这句话的认识更为深刻了。
“立德树人,不仅要站稳课堂主阵地,还要将思政课延伸到课堂外,要善用网络育人,使学生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杭州师范大学的辅导员钱珊开创“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地。
钱珊的做法与很多辅导员不谋而合。
“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化,对我来说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华中农业大学的祝鑫说。11年来,她先后撰写网文440余篇,访问量达千万人次。她的网文选题紧扣时代和校园热点,个性鲜明,被称为“鑫”式风格,获得大量转发、点赞。《公交车上让座的那些事儿》等文章直指学生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舆论场。
当然,网络思政不只是网上功夫,还要有线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想法变成说法,把说法变成做法。
西安交通大学的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互联网+“同心圆”模式,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推进“认识100位老师”“阅读100本经典”“听取100场报告”“参加100场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校园文化中,营造境界高雅、开放包容、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她还善于用青年的话语体系,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将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转化为身边的故事。用真诚增进理解,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为在外求学的各民族学子构筑温暖的心灵港湾。
做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
把爱融入行为、用爱传播信仰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在担任辅导员的22年中,坚持每天找学生谈心,22年共计谈心1400多人次、500多个小时。她使有厌学自杀倾向、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课堂;把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调养;邀请留校的贫困学生到自己家共度除夕夜……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个爱“串门”、爱“唠嗑”的辅导员,家访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李青山所在学院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在很多辅导员看来,对学生有质量的陪伴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朱丹所说的那样,“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仅用辛苦去丈量,辅导员这份职业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认可是因为它的专业性。”
一群专家型的辅导员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
“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发给自己的消息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辅导员刘铁备感欣慰。对于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他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忙碌而烦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很多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