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看

最冷一天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13日   07 版)

    1月7日6时,北京迎来了半世纪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最低气温-19.6℃,超越了莫斯科和格陵兰岛上城市努克的当日最低气温。

    人们说,一刮风,北京似乎成了北极。一些居民购买胶带堵住窗户,防止寒风灌入室内,行人为避风倒着行走,体重轻的被吹出位移,敦实的垃圾桶也不幸倒身路中。即便开车,也会感受到坐下去那一刻屁股拔凉。

    一位网友说,北京有多冷呢,就是现在有人跟我求婚,我都不想伸手的那种。气温比前男友的心还冷,风打在脸上比后妈的巴掌还疼。但咱也不能任由北风刮脸,保暖措施总是要有。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再发“升温令”,要求供热单位“尽最大可能提高供热出力”,北京唯一的燃煤电厂也开始紧急启用,华北能源行业全链条都在紧锣密鼓对抗这个严冬。

    某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说,寒潮来袭的这两天,相关保暖产品销售量暴增,环比增长226%。电暖风,电热毯成为爆款产品。一家平价时装店的女士手套已经售罄。

    再冷,吃喝拉撒还要正常运转。一个生鲜配送平台上,早上下单,只能傍晚送到,骑手们正冒风拯救嗷嗷待哺的胃。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量比前一天增加了1500吨,其中1000多吨是远道而来的南方菜,弥补了北方蔬菜的供应缺口。老板说,“现在蔬菜都改用冷藏车啦,起到保温的作用!”蔬菜采购员用了4个小时进行露天交易,取暖只靠跺脚。

    铁路部门为抵御寒潮带来的大风,对从北京开往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高铁线路临时限速。地铁昌平线、亦庄线因极寒天气发生信号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工作人员夜里给信号设备贴“暖宝”救急。

    海淀区一家银行ATM取款厅,有人在打地铺;石景山区衙门口桥附近一个帐篷里,一名70岁的老人正裹着大衣,用捡来的煤球取暖烧水。所幸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当晚,这些工作人员救助流浪或露宿人员17人。

    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应对寒冬,京籍动物也没闲着。

    有网友拍下视频,圆明园里黑天鹅一家老小在冰面上行走,毛茸茸的小天鹅的脚被冻在冰面上,来回挣扎。热心人士前来营救,被黑天鹅家长误认为是敌人,拍打翅膀,脖子直立,鸟喙向下威胁驱赶。

    面对寒风,北京动物园的猴子选择抱团取暖。它们虽没羽绒服,皮毛总是有点用的,再加上抱在一起晒太阳,既能防止热量散发,又可充分吸收太阳能。南极企鹅也靠晒太阳积蓄能量。

    北京动物园里的辐纹陆龟虽晒不到太阳,但有毛衣。黄色的半圆帽子套在龟壳上,还点缀了几个绿色的角,看着有点剑龙的风采。这些专门给小陆龟定制的毛线版婴儿保暖套装出自工作人员之手,据说是和国外同行交流时学来此招。龟的肺部紧贴背甲,如果低温,容易患上肺炎,这对幼年龟来说尤其致命。

    动物们的取暖设备还包括电加热石头、浴霸、暖风和恒温的泡澡池。不过这些到底是辅助手段,动物能否撑过冬天最关键的是有没有充足的热量摄取,食物多多,脂肪多多,那数九寒冬也能美滋滋度过。

    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就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然怎么火锅蘸料的销量也跟着气温下跌而大增了呢。这就是我们的幽默感,再冻手,也想吃一口糖炒栗子。极寒带来的困难分解到每个人面前,总是有办法化解的。漏风就粘住窗户、设备冻傻了就贴“暖宝”,动物冷了就给织件毛衣,虽然简单粗暴,但我们那点小智慧小脑筋,足以应对严寒、酷暑和老天爷的各项考验。

    北京城最冷的时候,可能要追溯到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天气剧寒。在南郊参加祭祀的皇家仪仗队和乐官,都给冻死了。还有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城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同年,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俄亦僵踞不复活”(《万历野获编补遗》)。

    这些祖先的寒冷记忆刻入我们的基因,让我们对过去保持清醒。后来人们用上暖炉、用上煤、有了暖气,现在还有电围脖,对付寒冷的智慧不断迭代。

    如今人们调侃极寒天气,吐槽各自顶风冒雨的不易,但还是热火朝天地继续想着法子。烟火气从结冰的窗户透出来,天气再冷,心中也能为之一热。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13日 07 版

“转胎药”藏在互联网
最冷一天
极寒天气下的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