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百年“红楼”正青春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19日   03 版)

    北大红楼屹立于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屹立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它方正、利落的线条,红砖红瓦铺就的暖色调,容易让人在这灰秃秃的北京冬季,尤其在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中,想到些温暖甚至炽热的词语——那是青春绘就的色彩,也是属于百年前青年人的荣光。

    北大红楼又被称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当时是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图书馆所在地。据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杨琥说,它是当时这一带最高、最宏伟的建筑。“北大的整顿,自文科起”,北大正处于破旧立新的激荡之中,洪水般涌入的新思潮、军阀更迭的动荡政局撞上充满理想主义血气方刚的青年师生,注定了北大红楼会是那个时代的焦点。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这两处:一是红楼二层的国文教员休息室,又被戏称为“群言堂”,取“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语;另一处则是一层东南角的图书馆主任室,即李大钊的办公室,被称“饱无堂”,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语。据罗家伦回忆,每到下午3点以后,这两个房间都是满的,“在这两个地方,无师生之别,也没有客气及礼节等一套,大家到来大家就辩,大家提出问题来大家互相问难……总以讨论尽兴为止”。

    倘若身处1918年的北大红楼,你或许能听到学生在谈论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当时发表于《新青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宣言”。而对《新青年》呼吁政治改革不太“感冒”的新潮社成员或正热烈讨论《新潮》月刊的创办,他们主张宣传文艺思想、人道主义,并将该刊物的英文译名定为“The Renaissance”(注:文艺复兴),足可见这些年轻人的“雄心”与“壮志”。

    走到一层的图书馆主任办公室,你或能看到青年学生正在和29岁的李大钊讨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而在当时,谈论马克思主义还是很“摩登”的事情。这年10月初来乍到、在图书馆阅览室工作的毛泽东,常和一名学生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后来,毛泽东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自由之风气之下,这群年轻人心怀大义,公然鄙夷抨击着蝇营狗苟、精致利己……所谓不破不立、不辩不明,时代新声在这里汇集、碰撞、争执,国家、民族的未来轮廓早已显迹于青年人的日常。

    回望历史,北大红楼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可以说偶然中有必然。

    “无论当时的这些年轻人信仰什么主义、哪种思潮,但都是寻找国家的出路,底色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陈翔说。

    或许他们会为不同的主张争得面红耳赤,但在“爱国”这件事上,他们站在了一起。从北大红楼后面的操场集合出发,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帷幕。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当天流传的这则《北京全体学界通告》虽仅百余字,期间的国仇家恨以及拳拳爱国心,期间的铮铮铁骨和青年血性,至今读来,仍觉心潮澎湃。

    北大红楼,也因此一役举世闻名。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杨琥介绍,自1920年10月起,李大钊先后在北大史学系、政治学系等系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开中国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之先河。学的人多了,此前在北大红楼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走到“明处”,在1921年11月17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开宣布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也是中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而北大红楼,也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但据朱务善在《回忆北大马克斯(思)学说研究会》一文中回忆,在这一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右翼代表如胡适之流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深表不满,另一方面“梁启超、张东荪这一班人……叫嚷什么中国产业不发达,谈不到社会主义”。

    于是,一场为期两天的大辩论就此在红楼展开,辩论题目就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中国”,由李大钊作为评判员。

    参加辩论的人很多,都是北京各大学及专门学校的师生,最后“连座位都没有了,很多人还拥挤在教室外面听”。两方辩论结束后,大家都想听一听李大钊的结论,一时满场俱寂。

    “李大钊说话声音不大,又很平静,表现出一种高度自信心与坚定性,最能吸引听众的注意,使人悦服。”朱务善文中回忆道,有位反对社会主义的北大学生最后对他说,“李先生以唯物史观的观点论社会主义之必然到来,真是一针见血之论,使我们再也没话可说。”此后不久,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竟增加到数十人之多,同时其他各专校也成立了这样的研究会。

    “这可以说是最初的‘理论自信’。”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物资料保管部副主任刘静说,“正是因为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和坚定,才能去说服别人,才能最终让北大红楼里的马克思主义火种成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1920年,南陈北李,首创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开天辟地。建党百年来,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马海亭介绍,自2019年始,大批青年涌入北大红楼,“不只是成倍增长,应该说是几何级数增长”,不少青年党(团)员在这里重温入党(团)誓词,有香港学生在参观完红楼后说“我也要考北大”。

    百年“红楼”正值青春,也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奋勇向前,写下历史新篇。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19日 03 版

方圆一公里的红色青春
百年“红楼”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