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贵州车江大坝土地聚散为整 “社社联建”补齐经营短板

新理念革了山间小农经济的命

白皓 马晓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22日   07 版)

    虽已是冬日,蔬菜依然源源不断地从车江大坝运出。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这些山地和丘陵之间,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平地,当地人称之为“坝区”。

    “坝区”大多面积小、破碎程度高,而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车江大坝,则是一片在贵州全省不多见的集中连片万亩优质农田坝区。

    过去,车江大坝缺乏系统规划,农户零散种植,在耕地上私搭乱建,小农经济让当地村民守着难得的优质资源却又甩不掉贫困的命运。

    伴随着贵州全省上下深入推进一场深刻的农业产业革命,车江大坝的变革开始了。

    向零散耕地宣战

    杨亲实以前耕种着两亩优质田地,在车江坝区算是种植大户。但他辛苦耕种一年,全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以前在坝区,你种一亩、他种一亩,老板来收购时,没有足够的货,价格自然提不上去。”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无法形成规模,一直制约着杨亲实的发展。

    在车江大坝,零散的耕地既无法让当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也不能让坝区群众依靠土地致富。为破解坝区产业发展难题,2020年年初,榕江县把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搬进坝区,从“破埂”连片开始,拆掉耕地上的违章建筑,打响了推动坝区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枪”。

    “拆掉房子我就去拼命!”周仕国接到拆除违建的通知时态度坚决,他家的农家乐仅试营业10余天。

    直到“领导做了20多次工作”,周仕国才渐渐觉得应该为坝区的整体发展作点贡献,但他希望坝区发展指挥部能考虑他以后的生活问题。很快,坝区指挥部为他安排了指挥部物业管理员的岗位,每个月有2500元的保底收入。

    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坝区拆除违建房屋(棚舍)230栋、清理鱼塘111个、清除苗木1187.03亩。短短4个月,车江坝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而杨亲实流转了自家土地后,凭借种植技术和经验,被坝区的蔬菜公司聘为技术员,负责坝区农业生产的植保工作。“我懂种植技术,在公司上班有保障,一个月能赚4500元。”杨亲实说,从下一季开始,坝区还将针对技术员实行激励政策,“多出产量多得钱”。

    农民合作社记下第一本明白账

    破碎的土地聚零为整后集体流转,如何更好地规模化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

    榕江县决定,破题从扶持好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开始。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联结农户、龙头企业和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榕江县共有681家登记在册的农民合作社,但2020年年初统计发现,正常运营的只有342家。账簿不清、社员文化水平偏低、信息闭塞一直是合作社发展的短板,它们缺乏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一次为了从对公账户里取钱买化肥,我们在信用社一早上写废了6张支票。”车江坝区阳光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的“联合创办人”石珍说,自己连个账都写不清楚,这让她感到有点丢人,也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阳光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是榕江县唯一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合作社,也是车江坝区唯一一个种西红柿的合作社。

    随着收入提高,因为分红产生的纠纷也多了起来。“今天卖多少就分多少,把钱放在桌子上,你一张、我一张地拿,有多少人就分多少股。”石珍介绍,因为没有明确的收支账本,大家在分红时难免会产生摩擦,“有时候分完钱了才想起来,忘了减去花过的钱”。

    不会记账、记糊涂账成了制约榕江县600余家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榕江县提出以“合作社+农信社”的形式构建“社社联建”机制。

    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指导员”和“产业指导员”,手把手地教农民记账。这不仅能指导合作社的产业发展,还能更方便地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

    “你们经常记账了,也能记得清楚。把账记好了,遇到别人有意见,把账本一摊开,大家也明了了。”在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阳光合作社选出年龄最小的石莉作为合作社的“财务专员”。她起初连大写数字都不会,如今能清楚记录收支情况。

    通过农村信用社“财务指导员”的入社帮扶,榕江县越来越多的村合作社建立了第一本规范的流水账。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侯美彪说:“算不清账,任何经济体都没办法发展,社社联建的探索,就是抓住了微观经济单元的‘牛鼻子’”。

    探索蔬菜产业发展稳增收

    车江坝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天然温室”的区位优势。坝区的蔬菜作物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四收”,早熟蔬菜一上市,就成为周边市场的抢手货。

    67岁的杨灿喜专业种植早熟蔬菜,他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但年轻时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的函授教育学习种植,获得过国家级奖项,也去老挝、缅甸指导农业种植,是车江坝区远近闻名的种植专家。

    以前种植规模小,杨灿喜的本领很难有大的发挥,当他听说坝区要搞规模化生产后,第一个主动流转了土地,还成为坝区技术员。如今,杨灿喜在车江坝区管理着508亩土地,一边带领大家熟悉土地情况,一边摸索如何在车江坝区发展好规模化种植。

    为让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榕江县积极推进车江坝区农业产业“大扶贫车间”建设。2020年以来,坝区共组织务工人员23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万余人次。

    靠着蔬菜产业,村民杨小院又能留在村里照顾孩子了。在车江坝区的蔬菜采选车间,有多年坝区种植经验的杨小院正指导刚来坝区务工的群众将采摘的新鲜蔬菜进行分类、包装。“我现在这里负责给他们计工作量,每个月有3500元的固定收入,如果加班的话,1小时25元。”提到在蔬菜基地工作的收入,杨小院很满意。

    蔬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目前,榕江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推行规模订单种植蔬菜。坝区优选确定春种辣椒、番茄等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农业龙头公司,共同打造高标准蔬菜保供示范基地。按照严格的分类标准,不同品类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广东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等多个大宗市场,车江坝区的蔬菜正丰富着粤港澳大湾区群众的菜篮子。

白皓 马晓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22日 07 版

新理念革了山间小农经济的命
科技部通报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
今年冬春季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怎么做
国企“科改示范行动”激活创新这池“春水”
中国科大:“教学管”联动创新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