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银川“多栖”青年充盈城市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03日   08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在银川首家民营小剧场“遥剧场”里,观众用持续几分钟的掌声送给5位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小演员,感谢他们呈现的精彩话剧。

    在《青春禁忌游戏》中,这几位小演员分别饰演1位教师和4名学生,讲述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谎言、坚守与摧毁的冲突。“如果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青少年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几个小演员连续演出两场,每场结束后,观众对于剧情的讨论都会持续很久。

    “从每个孩子对剧中人物性格的表达中,都能看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36岁的关磊从母亲的角度来理解话剧内容。

    既能带来精神享受又能引发深入思考,这些反馈让“遥剧场”负责人、90后戏剧导演李思遥颇为惊喜。他告诉记者,在做好疫情防控、限流开放的前提下,今年1月至2月,“遥剧场”将以“青年有戏”为主题,上演4部话剧,让更多年轻人在家门口感知艺术魅力。

    除了戏剧,春节前后,银川市民还能参与城市造音、欢乐相声、纪实沙龙、艺术现场等板块的50余场文艺活动。

    布衣乐队主唱吴宁越说,银川文艺生态丰富,但各领域间并没有形成合力,亟待通过一些活动互相引流、扩大影响,在春节期间为就地过年的市民提供不一样的文化消费选择,满足大家多样的精神追求。

    2020年12月,吴宁越、李思遥与宁夏本土文化策划人平原、相声演员王砚晨、纪录片制片人张志同共同发起“‘重塑热爱文艺复兴计划’宁夏新年俗文艺生活季”系列活动,号召社会少一点“快餐娱乐”,多一点“仰望星空”,多去发现身边优秀的原创文化艺术。

    “所有参与者都是实干家。”李思遥说,活动筹备期间,大家梳理整合资源,确定了演出展播内容,并在多次沟通中,相互借鉴,跨界演出。比如,由乐队给话剧编曲;音乐人去说相声;演员去做手工……这些发起者把年轻人的文艺热情点燃。文化市场的供给方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内容,消费者的热情又促成更多的创新。

    设计师唐烨说,宁夏青年渴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过去惯常的大型演出、音乐会、画展略显乏味,“大伙儿心里都盼望着能有一些生活化的、没有距离感的小剧场、小画廊、音乐展演空间,带来别样的遇见”。

    青年需求得到各方回应。一群有影响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扎根银川,开拓市场。这座200多万人口的城市也以包罗万象的接纳度,承载起青年文化的发展诉求。

    吴宁越举例,自1998年以来,布衣乐队每年农历正月初四都会有新年演出,从未间断。现在,他们已从一个乐队带动了一批乐队,从只有1天演出到连续几天演出,从租场地到LiveHouse的固定场所演出。

    在吴宁越看来,这得益于年轻人勇于尝试的精神,“接受能力很强,学习能力更强,北上广有了,大西北的青年也能去做”。

    2017年,李思遥就联合一些热爱戏剧的年轻人发起了宁夏青年戏剧节。他直言,宁夏青年戏剧节不是展会,而是一场全民唤醒计划,“一声声,一句句,呼唤西北大地来一场文艺复兴,唤醒你我体内沉睡的戏剧精灵!”

    几年下来,宁夏青年戏剧节已成为本土青年、艺术家的一项文化盛事,云集了诸多国际、国内重量级的戏剧大咖。文艺是城市的气质。新兴领域青年在引领城市变得更具活力、更加潮流的同时,城市也成为滋养人才、涵育创新的摇篮。

    一些本土创作赢得各方关注。加入“宁夏话”的相声别有韵味;秦腔与摇滚结合的花式玩法圈粉无数;话剧中也能创造性地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口弦”,让现代时尚与古老经典发生碰撞。

    不少年轻人开始用时尚的方式表达自我。24岁的湖北女孩张顾凡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毕业后留在了银川。前不久,她执导了自己的首部肢体剧作品《意外之外》,由13位女性素人出演。

    “通过肢体的表现,演绎女性成长故事。”张顾凡介绍,该部作品融合了不同的视觉与装置艺术、声音艺术,希望打破一般肢体剧场的格局,营造出新的观赏体验。

    参演《意外之外》的樊娜告诉记者,2018年,她返回银川创业后致力于将多栖发展青年“不设限”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团队小伙伴。她希望,“让年轻人真正能够释放出来一种能量,改变这个城市的气场,让整个城市更加充盈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2月03日 08 版

广州2月离婚名额已全部约满?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警方侦查已结束
湖北:不得对国内低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隔离
甘肃: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鼓励“打工人”在杭过年 政府给“真金白银”
银川“多栖”青年充盈城市文化
“春运母亲”有每个平凡人用力生活的影子
图片新闻
弥补科研成果转化“短板” 打通技术到市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