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2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短视频催生“云上”新年俗——

Z世代的“赛博”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杨紫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25日   07 版)

    大年初一当天,在短视频平台拥有大约20万粉丝的创作者“山村鸡司令”发了一条视频,这个创业4年的小伙养的2021只鸡倾巢而出,在他“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后,2021只鸡摆出比房子还大的4个大字——“牛气冲天”。

    随着春节的到来,平日里隐藏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过年气氛组”迅速活跃起来。尽管为了疫情防控,许多人的春节少了走亲访友,很多人甚至没有回家过年,但有了新的网络平台和社交方式,这个仪式感密集爆发的节日里,五花八门的“新年俗”上线,给“原年人”和宅家过年的人们带来十足的年味新体验。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李航觉得,短视频已经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礼”,很多人不仅用自己拍的拜年视频代替文字版拜年祝福,还在短视频平台上用各种“新姿势”云拜年。

    他的老家在云南楚雄。春节前就开始实习的他响应“原地过年”的号召,选择了留京过年。不过爷爷每年过年都会发表的“家庭新年贺词”,他丝毫没错过。为了让远隔千里的孙子第一时间收到贺词,爷爷录了一段视频发在抖音平台上。“抖音是我去年教会他用的,今年他在视频里一一给我介绍,年夜饭的这个鱼代表年年有余,百合代表百年好合,鸡代表多积多福,羊代表三阳开泰,牛代表牛年吉祥。”爷爷的家乡口音搭配上视频喜庆的特效和背景音乐,让李航在学校也感受到了春节的氛围。

    江西南昌一所高校的学生彭启程在去年疫情暴发、不能走亲拜年的情况下,就开始拍摄拜年短视频。今年,他参加了中青校媒举办的“寻找青年眼中的年味”活动。“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在南昌市生活过,对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情结,今年放假后我专门在学校多待了几天,录了很多南昌的春节景象,发到网上,过年回老家给他们看。”

    和彭启程一样在社交网络上“云过年”、参与了“寻找青年眼中的年味”活动的,还有全国各地的1.3万多名大学生。大同大学的一位抖音名为“鳗鱼”的学生,和家人一起在客厅扭起了秧歌,内蒙古一所大学的学生屈沫言操着家乡赤峰的方言,“‘急头白脸’抢红包,‘舞舞喳喳’过新年。‘哄哄闹闹’年过完,‘跟头把式’来拜年”。抖音名为“爱吃芒果的包子”的白族女孩在家乡大理剑川用当地方言祝福朋友“一切顺利,身体健康”。活动相关话题“有爱就是团圆”“方言大拜年”,在抖音等平台浏览量超过4500万次。

    云上过年,也要过得热热闹闹。除了短视频拜年,平时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短视频爱好者也趁着过年各显神通,开始了以春节为主题的创作狂欢。90后手艺人“山村,小木匠”“搞”了点春节气氛,用木板做了一头和真牛差不多大、能骑能跑的木牛,网友直呼“惊艳,这不就是木牛流马吗”。美食创作者李子柒炒瓜子、炸馓子、炸虾片,烤肉脯,一派喜气洋洋。抖音创作者“长沙一家人”玩起了“随机抽红包”,朝着从小到大面额的一排纸币扔可乐瓶,停在哪里就获得多大面额的红包。

    不管出门不出门、回家不回家,“云过年”的气氛得先“搞起来”。春节期间抖音平台推出“万物来拜年”特效,网友家里的猫猫狗狗、电视冰箱、香蕉车厘子都戴上财神帽,跳到屏幕上拜年。抖音用户“周了欸_”用这个特效扫描了中学毕业照,“老师”“同学”纷纷举着金元宝、舞着龙跳到画面上,同学“新年聚会”热热闹闹。网友直呼“好家伙”,“我对我的同学合照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云上新年俗,有热热闹闹的社交,也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名为“吴博在奥地利”的网友和6位同在奥地利的朋友一起过年,远在异国他乡,他们在街头不停地寻找中国元素,看到路边的华为商店,他们兴奋得像收到了红包,看到一辆公交车车体上印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广告,就忍不住想起机票那头的故乡。7个朋友在奥地利把春节过得红红火火,但在视频的最后,吴博还是流下了眼泪,悄悄告诉大洋彼端的父母,“我很想家”。

    视频里道一声祝福,搞一搞气氛,或者说一声“爸妈我想你”,新科技和新脑洞带来的云上新年俗已经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陪伴。“信息时代,空间不是距离,交流不是问题。”东北师范大学的葛光和觉得短视频拜年等“云拜年”的方式有很好的前景,“随着时代进步,近年来一些传统年俗已在改变,一些新年俗随之产生,而‘云拜年’就是其中一种。现代社会,很多人因工作需要,难以串门拜年。不妨以此为契机,多多使用‘云拜年’这种新年俗。”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杨紫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2月25日 07 版

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
Z世代的“赛博”年
95后哈工大研支团成员就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