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3月0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兰大马院:“导师带徒”竞开创新之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宋涛 李宏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3月04日   06 版)

    在日前落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传来消息,经过激烈角逐,兰州大学“星船——唱响长征路上的英雄赞歌”(以下简称“星船”)项目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这是兰州大学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金奖,也是甘肃省在“互联网+”红旅赛道中的首个金奖。

    这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双创”赛事。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的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和631万人报名参加,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知名高校,参赛人数、参赛项目数、参赛高校数均创历史新高。

    “十分不易,也非常荣幸。”对“星船”项目负责学生杨怀川来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大奖十分难得。回首一路走来,如今已进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杨怀川深深地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学期间的沉淀和积累,也离不开本科生导师的悉心指导。

本科导师传帮带 创新种子播心间

    4年前,从河南南阳的一个小山村考入兰州大学,杨怀川就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起,杨怀川就博览群书,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工夫不负有心人,杨怀川大学课业成绩名列前茅,频频获得各类奖学金。

    为促进学生学业提升,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就能参与科研创新,作为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大马院于2015年启动“本科生导师制”,每个本科生都安排一名导师做指导,以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我们不仅培育学生胸怀天下的情怀、学思结合的信念和知行合一的自觉,还积极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与国家培养的期望同心同德,追逐梦想与国家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行动的方向与国家复兴的征程同向同行。”兰大马院教学副院长蒙慧说。

    “导师十分注重我们的学业和担当意识,教导我们要胸怀家国,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本科期间,杨怀川的导师蔡文成经常会和他交流学习感悟,鼓励他参与学术训练,并引导他发挥所学,大胆尝试科研创新。

    在蔡文成的悉心指导下,杨怀川开始系统参与科研项目:“从学院的‘攀登计划’项目到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从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到立项‘君政基金’项目,从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挑战杯’项目的尝试,不断锻炼创新思维、科创能力和综合能力。”

    去年,当得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信息时,已经有所积累的杨怀川萌生了参赛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他决心结合自己所学,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尽心培育创新花 “双创”国赛展风采

    “星船”项目计划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为主线,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选择主题,立足纪念馆、脱贫村落等为其提供宣传素材,收集有关长征英雄、厉行节约、脱贫攻坚、抗疫事迹等主题故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穿插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叙事性红色歌曲”创作风格,以青年之行助力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国声音的传播、红色基因的传承。

    “团队除了继续挖掘红色故事、典型脱贫攻坚故事,创作原创叙事性红色歌曲外,还需要将作品推广宣传,制作动漫、漫画等其他产品,事无巨细,都得精益求精。”想法虽好,可在具体实施中,杨怀川逐渐发现,并不是一件易事。

    校赛答辩在7月初,疫情影响又面临毕业季,团队成员分散各处,联系起来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克服困难,经常熬夜一遍遍修改申报书和PPT。最后,在团队通力合作下,终于使申报书呈现完美效果,拿下了兰州大学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被推荐参加省赛。

    “有困难就找导师。”虽然在校内脱颖而出,但前路依旧漫漫,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幸运的是,每遇到困境,总会有老师在身边,这给了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蔡文成鼓励杨怀川大胆创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讲述中国故事。对于遇到的实际困难,更是及时协调对接,帮助寻找解决办法。此间,通过定期进行线上会议、优化分工、招募志愿者加入实践团、对接媒体投稿等方式,还帮助团队解决了成员联系、成果推广等方面的问题,项目得以继续推进,并不断完善。

    除了本科生导师,学院还为创新项目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2018年,“星船”项目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朱佳君与杨怀川在一次创业比赛中相识。一年后,杨怀川与一群饱含家国情怀的学子聚首开启“星船”项目,朱佳君有幸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曾记得团队多少个齐心协力出谋划策的夜晚,记得多少个通宵达旦撰写计划书场景,终获全国金奖,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这个农村学子的进步,朱佳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宋涛 李宏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3月04日 06 版

孙莹:依据“大规划”做好“小规划”
当前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新特点及其问题
兰大马院:“导师带徒”竞开创新之花
西南民大:大学生双语志愿服务助力民族团结
中国铁建青马学员:描绘靓丽青春色彩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