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全国政协委员高福: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平急结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3月07日   02 版)

    3月5日,展望“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其中疫苗、免疫规划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背后靠的是人才,但人才流失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突出的短板。根据政策要求,我国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数应按各省级行政区每万常住人口1.75的比例核定。但数据显示,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仅1.35,为国家标准的77.1%。2010年到2018年,我国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总数减少3.9%,其中作为专业技术主力的执业医师也下降10.8%。

    “我今年的提案注重科技创新与疫苗研发,希望构建现代疫苗研究中心,这些都需要人才去推进,抓人才就抓住了根本。”高福说。

    公共卫生领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福认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需要以科学为基础,必须是高精尖人才。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需要通过测序、病毒分离、确定流行病学主要参数等对其进行了解,这些都是科学问题。从科学层面上讲,人才需要有创造性思维,“也就是从零到一,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从技术层面上讲,需要能把一些科学问题直接转化成可操作的技术。

    高福提到,虽然公共卫生人才匮乏,但公共卫生人才的择业机会非常广泛,一些人才在考虑事业发展时,可能选择研究机构、大学等。特别是医改以来,临床医学发展较快,预防医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疾控人员人均薪酬水平仅为同级临床医生的40%,这都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在公共卫生研究、人才、资金保障上应该有所倾斜,要靠待遇留人。”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平急结合的提法非常中肯,医院、疾控系统要做的日常工作是‘平’,关键时刻应对的突发风险就是‘急’。”在高福看来,平急结合应该在公共卫生的日常研究上进行大量投入,有了平时的准备,才会有应急的能力。

    高福举例,中国的灭活疫苗走在世界前列,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注重研发,比如中国疾控中心有十几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平时用来做诊断试剂、疫苗研发的流行病学研究。当需要加急生产疫苗时,可以被转化为“小车间”去生产,这就是典型的平急结合。

    如何构建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织好公共卫生这张大网,实现关口前移?高福建议: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和投入。平时做好对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各种病毒、细菌的认识,把它放在科学层面上加强研究,这就是“平”;在“急”的情况下,就能在平时的工作基础上及时处理。第二,加强监测工作。由于平时监测工作做得好,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冠状病毒,对病毒的性质进行基本判断。

    高福坦言,公共卫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做得越好越不会被看见。他希望,公众可以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支持,因为“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以科学为基础、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三者缺一不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3月07日 02 版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分别参加一些团组审议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湛如: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高福: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完善“平急结合”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有高质量的教师 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