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从“武小子”到“武教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杨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3月18日   06 版)

    孙江涛带领战友进行擒敌术训练。江杭城/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河南省周口市西孙村,“武小子”孙江涛回来了。

    3月1日上午,由武警湖南总队训练基地和周口军分区等单位组建的“送喜报小分队”来到西孙村,打头的正是基地教研室教员孙江涛。这个从小离家习武的“武小子”身着军装昂首挺胸,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份荣立一等功的喜报。

    就在3个月前,上士孙江涛被评为第二十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作为武警湖南总队训练基地的“金牌武教头”,他三次代表武警部队出国进行武术执教,并在2019年获得科威特国民卫队荣誉勋章。

    陶浪曾与孙江涛共赴国外执教。在他看来,孙江涛身上有一股“武学精神”:自信、大胆、敢打敢拼。他的教学和他的拳法一样,“讲求实战,不搞套路”。

    2019年在国外执教期间,有一名身材高大的外国学员一开始“不太服气”,嘲笑中方教员身材瘦小。他们认为中国教员教授的搏击动作“太简单,不实用”,甚至扬言“西洋拳术才厉害,中国功夫不行”。

    同为搏击组教练员的陶浪急在心里,想上前理论,却被孙江涛拦了下来。镇定的孙江涛接受了外方学员的“讨教”,在被学员围起来的一片训练场上,孙江涛用中国搏击擒拿迎战“西洋拳”。

    勾拳、摆拳、低鞭腿……对方来势凶猛,孙江涛丝毫不惧。他冷静地与对手周旋,面对“杀”招儿进退挪腾,看准时机,忽然一个闪身上前果断出手,一把扣住了对方右肘关节。

    只一个动作,对手的攻击便被拦截。孙江涛凌空翻身,骑跨上这名学员的脖颈,夹紧双腿瞬间形成十字固。这正是武警部队的搏击招式“一招制敌”,讲求“快、准、稳、狠”,在瞬间控制敌方关节,实现“秒杀”。

    几番挣扎后,挑战的外国学员心服口服地败下阵来,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孙江涛趁机向学员讲解了搏击擒拿的战斗技巧和实战作用。从那以后,陶浪再也没听到过对中国功夫的质疑声。

    事后,陶浪也曾问过孙江涛,“就不怕打不过吗”。孙江涛笑着反问,“我们教课是为了打赢一次比赛吗”。

    “教学的目的是传达一种实战理念、一种训练态度,要让学员自己愿意学,效果才最好。”关于执教,孙江涛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搏击,招式不必固定,能实现目的的招式就是好招式。”

    武艺高强的孙江涛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武教头”。19岁以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武小子”,在河南省少林武术研究院习武10年后,孤身去深圳闯荡。那时候,武术只是“赖以谋生的手段”。2011年,辞掉老板私人保镖工作的孙江涛决定报名参军去“历练一番”,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进入部队后,由于身体素质突出、体能出色,孙江涛各项训练课目都成绩优异。应急棍、擒拿、擒敌拳……各种课目孙江涛一学就会。就连最困难的射击课目,在一段时间的加练过后,孙江涛也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打出49环的好成绩。

    很快,孙江涛便有了“训练达人”“全能王”的称号。他时常被拉出来做示范兵,下连后,他被班长安排带队组织日常训练。入伍第二年起,孙江涛便经常被抽调担任新兵连的班长。

    但在孙江涛看来,带兵教学和习武训练有着明显的区别。从个人强到集体强,“需要从一个人练好、打赢,到思考怎么能帮助大家一起练好,能带出好徒弟才是真本事。”

    曾焯伟是孙江涛带过的第一批新兵,后来又跟随孙江涛分到了同一个中队、同一个班。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做事雷厉风行,看上去很严肃的班长实际上“很好说话”。“他严格但不严苛,不是逼着你一定要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教你学习认真训练的态度。”

    曾焯伟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学不会擒敌动作,一度有些灰心。孙江涛察觉到他的情绪,便主动找他聊天谈心,还给他开小灶,教了几招儿可以辅助训练的“独门”罗汉拳。得知曾焯伟不喜欢跑步,每次训练时孙江涛都会特意跑到他身边为他加油鼓劲,有一次还带着绳子,和曾焯伟一人牵一头,拽着他跑。

    孙江涛喜欢“传递经验”的感觉,“你看着自己的经验在别人身上起了作用,那种快乐是难以言传的”。

    2015年,孙江涛开始有意报名参加教练员集训。第一次集训时,性格内向的他每晚泡在图书室里,一遍遍大声朗读《演讲与口才》,以此来适应当众授课发言。2017年调入湖南总队训练基地后,孙江涛又开始学起电脑,很快,绘图、剪视频、做教案都熟悉了。

    上过他搏击课的人都知道,孙江涛有个习惯:讲课不用课本。即使理论课,孙江涛也要在训练场上,一边演示一边解释。他讲冲拳的爆发力,便演示冲拳三连,让学员看自己绷起的肌肉。讲到腰马合一,他会凌空飞腿,踢出破空的声音。

    “这也是经验所得。”孙江涛说,“理论脱离实战会显得很空,搏击专业更是如此。实用、能打才是硬道理。”

    2019年,孙江涛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搏击教练员集训,担任区队长、教员职务。集训结束前,集训队组织了一场比武,其中包含一对一对抗课目。刚刚患过重感冒的孙江涛不顾战友劝阻,坚持要参加。

    “要让学员看到实战效果。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教学的内容在实战中是怎么应用的。”走上比武场,孙江涛立马一扫疲态,像换了一个人。他的攻击凌厉而有章法,砍肋、横扫、提膝防……以往课上讲的动作被一招招儿用出来。打得最凶猛的一轮,对手的拳头抡到他脸上,鼻血都被打出来了,孙江涛却仿佛没有知觉,依旧紧盯对手,伺机还击,最终在加时赛赢得了胜利。

    孙江涛和对手的较量是整场比武中唯一打进加时赛的一组。走下比武场,孙江涛随手抹掉鼻血,咧着嘴满足地笑了,“以身代教,就是这个样子,教明白了就行。”

    然而,走出国门执教想“教明白”并不容易。2015年,孙江涛经过层层选拔,代表武警部队出国执教。因为语言不通,随行的翻译又分身乏术,第一次出国执教的孙江涛常常演示完动作,却苦于无法讲解要领,只得和学员“大眼瞪小眼”。

    为了尽快补齐短板,每天教学结束后,孙江涛总是书不离手恶补当地语言。他还研究出一套通俗易懂的手语口令。任务结束前,他无需翻译就可以与学员们顺畅沟通。

    在国外执教期间,孙江涛发觉外国学员非常喜欢中国功夫。此后每次出国,他都会提前准备好一系列功夫电影。课间休息时,孙江涛边放电影边展示教过的训练动作。在海外知名度很高的李小龙、成龙都曾出现在他课堂的银幕上。

    作为武警湖南总队三次出国执教的教员,孙江涛是陶浪心中“经验丰富的老手”,然而孙江涛却并不满足。直到2019年第三次出国执教,孙江涛依旧在寻找“教明白”的最佳方法。

    室友陶浪记得,在科威特的一个月里,孙江涛没有授课任务时就翻阅教辅资料书,看各种武术教学视频。其中有些视频属于“古董级”的,像素差到看不清,孙江涛却看得津津有味儿,都能从中汲取营养用到教学中。

    科威特学员很多都是大块头,上肢力量强,下肢力量较弱。针对这一特点,孙江涛在教学中特意调整了重点,增加扎马步、深蹲等方式强化训练。他还结合少林拳、咏春拳等动作原理,自创了几招拳法,以发挥学员上肢爆发力的优势。

    孙江涛有针对性的授课激发了科威特学员学习的浓厚兴趣。课间休息时,学员们经常围着请他讲解武警部队特种作战战术融合新理念、新方法。

    “这正是我们出国执教希望达到的目的。帮助他们理解搏击的实战理念,提升对搏击课目的兴趣,将来愿意继续学、继续练。”孙江涛说。

    一个月的执教时间即将结束,临行前,中国教练组组织了一场教学成果展示。孙江涛带领学员们表演了搏击招式,并独自展示了一套少林拳。科威特国民卫队保护和支援部队司令哈马德·萨利姆准将观看后惊叹学员们的精神气质都不一样了,连连夸赞:“以前没有接触过,现在才知道,中国军人是这样的!”

    由于教学成果出色,科威特国民卫队决定向中国教练小组授予荣誉勋章。站在异国的土地上,听到中国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孙江涛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没有给中国军人丢脸,我也能为国争光了!”入伍10年,孙江涛已不再是当初迷茫闯荡的“武小子”。这位年轻的90后教员凭借出色的表现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记集体三等功1次。

    送完喜报后,载誉归来的“武教头”孙江涛又匆匆赶回基地训练场,在那里,正在开展新训的新兵还在等着他。“我希望把自己的力量更多地传递出去,教出更多能打能战的好兵,这就是我的使命!”这位一身虎斑迷彩的士官教员坚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杨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3月18日 06 版

从“武小子”到“武教头”
雪海“救援”
这所大学被称为“最热血高校”
“这些功臣才是我们要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