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一则与“道歉”有关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这则消息的主角,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市长贺海东。原因在于该市未能向企业按时兑现部分项目资金,开出了“空头支票”。在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大会上,贺海东对与会企业表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恳的道歉,说一声sorry,请大家谅解!”随后深鞠一躬,郑重表示一定不再承诺“空头支票”。
市长的道歉,不仅向相关企业传达了歉意,也展现出当地加强政府信用、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心。对呼和浩特市的市场主体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企业投入资金和资源;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也难免有“仰人鼻息”的感受,在政府面前小心翼翼,生怕对方拒不履约,导致经营变故。
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先当“贵客”,后当“短工”,这种两极反转式的政企关系,不论在哪个阶段都与“平等”沾不着边。在这种不正常关系中,常常出现项目启动前政府极力讨好企业,吸引企业入局,项目启动后企业拼命巴结政府,以求政府履约的现象。要破解这种局面,不仅需要政府加强诚信意识与履约能力,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政企双方共同建立平等互惠、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亲清”型政企关系。
一个地方的政府想要把招商引资工作做好,靠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与言必信、行必果的履约能力,靠着“空头支票”吸引企业,或许能在一时形成漂亮的“纸面政绩”,最终难免既伤害企业,也透支政府公信力。
在明知自己不能履约的情况下,有些地方的政府会搬出各种借口,让企业反而成为被动的一方。企业出于多方面考虑,尽量避免和政府撕破脸皮,以至于让政府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但是,这种凭借政企不对等地位得来的“便宜”,是以本地营商环境的劣化为代价的。像呼和浩特市一样,不找借口、不逃避责任,由市长出面做出诚恳的道歉,设法尽快落实承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在与市场主体打交道时,决不能带有傲气和“官气”。企业对政府表现得敬畏、客气,不是政府对企业肆意拿捏的资本,反而应当促进和激励政府加强服务意识,从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形成良性循环。
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