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的武夷路174号,是一栋颇具欧洲风情的小楼。它是一栋独立式的花园住宅,米白色的墙体配上咖色偏红的窗框装饰,建筑四周环绕着高大的树木。如今这里,常常有直播平台的网红,站在黑色雕花镂空的铁门前摆拍。
很多人不知道,38年前的1984年,这曾是上海滩金融风云际会的场所。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条仅495字的新闻,引起上海全市轰动。新闻称,位于武夷路174号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将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
飞乐董事长秦其斌看到这条新闻,自己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时的中国,还在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个公司突然向老百姓筹钱,这是什么意思?
飞乐是一家专门为电视机配套生产喇叭的企业,也是上海最大的声音元器件生产工厂。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音乐茶座火爆,这使得秦其斌产生了另外开办一个类似街道工厂的小公司的想法,把飞乐的喇叭、放大器、调音台合并做成音响系统,或许能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来。
但在计划经济年代,这种计划外的经营活动,几乎拿不到任何启动资金。秦其斌决定职工集资、自己筹钱,他向职工代表郑重承诺,参股的回报肯定比银行利息高。他担心职工集资拿不出多少钱,便又设想在左邻右舍兄弟工厂之间再募集一些钱。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民晚报》记者错误理解了秦其斌的意思,把秦其斌所说的“向社会(兄弟企业)集资”理解成了“向全社会公众集资”。
新闻都发出来了,如何收场?飞乐公司党委后来开会一致决定,不能为难报社,自己扛下来算了。他们把原本要发到兄弟单位的一万股“股票”开放给社会,每股50元。不到一个半小时,50万元股票就被抢购一空。
当时抢到这支“股票”的上海市民不会想到,他们手中拿着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只真正的股票——小飞乐。
几千里之外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有一间特别的展室,里头陈列着一张“小飞乐”股票。这是邓小平亲手送给当时纽交所董事长约翰·菲尔林(John Phelan)的礼物。那张“小飞乐”装在一个精致的画框里,挂在墙上。
到1989年秦其斌赴美培训时,他站在这张股票前默默地注视了1分钟时间。这张股票,是在“小飞乐”股票诞生两年后,在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进行过户的,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美国人收到“小飞乐”后,有报道称“中国与股市握手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