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暖评

“独居老人水表指数”与跨越盲区的善意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02日   07 版)

    从年龄上看,我离“老人”身份还有一大段时间,但每次看到老人受到善待的新闻,都感到特别温暖。一方面自己也会老去,那可能是自己未来被对待的方式。一方面家里也有老人,人同此心的安心。尤其当看到老人中最应被关爱、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能“老有所养”时,更感温馨。

    看一条新闻说,为保障小区内高龄独居老人的安全,上海普陀区真北三小区在老人家中安装了一套智能系统,被称为“智慧六件套”,包括红外、水表检测、电流检测、烟感、门禁和紧急按钮。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48小时没有进出大门记录,这些装置都会发出预警。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后台会立即得知,并迅速联系社工前往查看。

    智慧六件套,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之“智慧”,更是人心之温度。智能化社会,技术上的智能不难做到,但要能考虑到可能被技术忽略、智能之外的人,需要熟练应用智能的现代人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考虑那些“不舒服的人”。看多了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上不了公车、进不了商场之类的新闻,这样从他们角度考虑的“智慧六件套”尤为可贵。

    此前还看到报道说,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若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并将核实情况上报街道责任科室。这些针对独居老人的安全保障,太值得在全国推广了。在当下城市,独居老人面临的种种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真问题。

    想起春节后曾在年轻人朋友圈刷屏的“独居女孩浴室求生”新闻。一个“北漂”女孩,独自一人租房居住,除夕凌晨洗澡时,卫生间门锁坏掉,被困在浴室里长达30个小时,这漫长的时间里,她与饥饿抗争,敲击水管求援,靠自来水维生。然而除了她的猫,没有人伸出援手。最终,一个素不相识、同样滞留在北京的陌生年轻人救了她。

    如果没有她“坚持折腾出各种动静”,不是那个陌生年轻人伸出援手,后果让人细思恐极。对于这件事,舆论有很多讨论与反思,反思城市孤岛和城市冷漠、女孩独居问题、单身、虚拟社交、过度追求安全带来的隐患,等等。在我看来,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小概率意外事件,不必过度反思,真正反映出的现实镜像、真正有普遍性的问题,应该是关心那些失能、无助的老年独居者。一个年轻人遇到这种“绝境”,尚能想到这些方法去应对,让自己获救,如果是独居的老人,这种绝境多么可怕?

    诸多社会调查和专家调研都提到过老人“孤独死”这个社会问题。子女在外地工作,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子女成家立室后,搬到新房居住,没有和老人住一起;还有当代年轻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与老人有所不同,也演变成老人主动或被动与子女分居。老人独居常态化,像这样的生活困境绝境、疾病突发或意外可能常发生,没有手机,没有正常社交,又没有力气大声呼救,最后孤独凄惨离去。老龄化社会中,这才是真问题,我们都会这样老去,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孤岛和困境。

    智慧六件套,独居老人水表指数,这些智能设计就站在老人的位置,充分考虑到了独居的孤岛与困境。可以想象,设计出这些方法的人,不是独居老人,而是自己目前不会遇到这种困境的人,这需要敏锐的共情触角,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公共情怀,需要跳出自我中心而关怀他者的利他能力。

    回到“独居女孩浴室求生”那件事,一个同样滞留在北京的陌生年轻人救了她。这个年轻人反思这件事时,一句话很触动人心:人们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跟别人发生太多关系,反而会在虚拟的网络中满足社交需求。人最重要的就是产生连接,而什么能产生连接?利他。安全感,很多时候不是建造一个坚固的城堡所能获得的,而需要利他,关心别人的遭遇,相信它最终会与自己的遭遇相关,在“我看人看我、我待人待我”的连接中获得心安。水表指数,智慧六件套,一个社会超越代际盲区,让智能惠及可能在智能科技之外的独居老人,深刻体现了这种“公共善”精神。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02日 07 版

爱的贡献度 碑文能刻尽吗
二十年的寄养 一辈子的牵挂
“独居老人水表指数”与跨越盲区的善意
行走在大山里的“红马甲”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