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赵英俊去世已有一段时间,值清明纪念之际,他的好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早在3年前录完的一段告别视频。他说,大家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自己应该不在人世了,这个世界让他怀念无比,有音乐电影,有让人心动的姑娘。他说当自己知晓得了重病的时候,拍视频为了和大家有个正式的交代。如那封遗书那样,这段视频再度刷屏,让人动容,有人说赵英俊全程直视镜头,这是怎样一种勇气!
我之前并没有太多关注赵英俊,看到刷屏的纪念,才知道我平常爱听常哼的好多歌,《大王叫我来巡山》《送你一朵小红花》《女儿国》《都选C》,都是他的作品。好歌手、好音乐人其实跟好记者一样,都是先让人记住作品,作品脍炙人口,再滋养和带红作品背后的人。很多人都哼着他的作品,未必知道作者是谁,总比名字经常上热搜,却不知道有什么作品要好。正值创作盛年,却英年早逝,让人悲伤。
一个人英年早逝,最不缺乏的就是“一定要保重身体”“珍惜生命”之类感慨。我不太喜欢这种感慨,不要急于这时拿别人的死亡当“案例说教”“生命警示”,你怎么知道别人去世是因为“不注重身体健康”?这种即时的感慨不是真正感悟什么,不过是对死亡恐惧的折射。靠别人的死亡吓出来的“健康观”,脆弱又易忘,不堪一击,经不起一次诱惑很快恢复原样。与其讨论这些作为“正确废话”的健康观,不如去看看他的告别视频,读读他的遗书,从一份临终告白中,感受一种我们既陌生又讳言的死亡观。
这份遗书太珍贵了,跟赵英俊那些优秀的作品一样宝贵,微博说“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篇小作文”。很少有人能这样直面死亡,一般人面对癌症如此强大的敌人时,早被死亡的恐惧所支配,哪有心境写出这样站在另一个世界与生者对话的冷静文字。不长的文字里,除了写着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世界无比的眷恋外,还记录着他的死亡观:当死亡变得不可避免时,应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看待?一个人死去,怎样才能让世人不那么快把自己遗忘?为了在面临这种死亡时不留遗憾,一生应该怎样去度过?
当死亡无可避免时,应该怎样看待?赵英俊遗书告诉我们的态度是,勇敢地面对这种“必然性”。可想而知,当他刚听到自己所得之病,被绝症宣判了“死刑”时,一定也非常恐惧和绝望。也可想而知,经过怎样痛苦的心理建设,克服了多少恐惧,迈过了多少障碍,才勇敢地写下这份离开之后对世界的告白,坦然地阐释对死亡的态度。他留给世界的背影,跟他作品中所传递的形象是一致的,真诚、自由、洒脱、幽默、深情,也符合他天生的喜剧长相。
我们无法改变死亡这样的“必然性”,只能改变自己对它的态度,用自由的灵魂去面对它的重击。就像他所写:别搞得黑黑白白,哭哭啼啼的,用你们的狂欢送我最后一程。一边忍着巨痛,克服着死亡恐惧,一边努力给世人留下一个乐观的形象,背后是强大生命意志的支撑。
赵英俊在遗书中回顾了自己43年短暂人生的精彩,说了很多遗憾:对父母的亏欠,我还没娶我爱的人为妻,还没有生一个孩子,还没带爸妈去海边冲浪,还没去鸟巢开演唱会,还没当电影导演——这些遗憾告诉生者,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犹豫,不要挥霍,赶紧去做那些生命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事,不要让自己在绝望的时候有这么多遗憾。我们常陷于应对日常的重复和琐碎之中,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总觉得时间是无限的,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可是……
生存的价值就在于,时间是有限的,总会有某个时候到来。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去主导自己的时间,而不要在某个时间终点再去衡量重要性。如果生命再来一次?没有如果,重要的事,所爱的人,没有辜负,便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害怕很快从世界完全消失,很快被世界遗忘,是死亡恐惧的重要来源。赵英俊在遗书中说,希望你们别那么快将我遗忘,只要还有人记得我,记得我的歌声,我可能就还在某个角落,陪伴着你们。我从小就喜欢下雨,若某个傍晚暴雨狂风,便是我来看你——赵英俊这个名字会被人记住,因为他留下很多被传唱的经典作品。人的身体很快灰飞烟灭,只有你的工作和作品与那些永恒的价值相关,你所从事的事业与那些人性追求的普遍价值有了联系,你才能在逝去后被人记住。他在告别视频中也谈了这一点:一个人的死亡并不是从这个世界离开,而是被这个世界遗忘。
音乐中包含着这样的永恒价值与普遍人性,就像那首绝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所蕴藏的。有人说,赵英俊去世后,才真的听懂了《送你一朵小红花》。被人懂,被人爱,被人传唱,被人记住,这一生,就没白来。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