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不管顶着几个“帽子”,都要闯出新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16日   03 版)

    2021年2月20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人才E+”工作站在海淀区中关村壹号正式启用。视觉中国/供图

    在全国21个自贸区中,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是最年轻的那一拨,直到2020年9月下旬,北京的3个自贸片区: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和高端产业片区才集中挂牌亮相。

    虽然来得晚,但从最初的功能设计开始,北京自贸区就承载了诸多改革任务。

    首先,不同于其他自贸区以货物流通贸易为主,北京的自贸区以服务贸易为主,并贴上了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的标签,被期待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而在5年前,北京就是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在服务贸易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其次,北京自贸区亮相前不久,国务院同意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这样一来,北京就有了“两区”叠加建设的任务。一些地区甚至要承担“三区”叠加的改革任务,比如海淀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这些地方既有多重政策红利,也面临巨大挑战。毕竟不管顶着哪个“特区”的帽子,都是要为全国其他地区闯出“先行先试”的路子。

    不仅如此,北京自贸区还承担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里就有两个自贸区,一个挂着河北的牌子,一个属于北京,这也是全国唯一在同一区域里有两个自贸区的地方。

    打造创新雨林生态

    北京3个自贸片区共计119.68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1个东城区+1.5个西城区,挂牌后的大半年时间里,这方圆百里的自贸区内,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十四五”开局后,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力”。

    截至3月24日,北京“两区”建设251项政策清单,已累计付诸实施137项,32项全国首创政策和项目先后落地,产业领域、重点区域和要素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增入库优质项目1100多个。

    作为科技创新片区的主场地,海淀区将充分发挥中关村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建立更高水平的“创新雨林生态”,力争要形成一到两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今年3月,海淀区进一步出台了支持自贸区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主要聚焦科技、 金融、人才、电竞等重点领域,共涉及10类共38项。

    在产业方面,海淀区计划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承诺对企业新增研发经费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在国际化、知识产权、双创服务、科创基金等方面,也都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对于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最高将给予8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海淀区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覆盖小微企业、高成长企业、重大产业化平台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力图更加精准、高效地把相关支持措施送到创新合伙人手中,助力打造一个持续升级的“创新雨林生态”。

    “告知承诺制”

    4月初,一家公司申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公共库项目,仅用一天就办成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过去,办理这个证件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从一个月到一天,办事效率的提速得益于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推行的“告知承诺制”政务改革,为企业构建了极简高效的审批制度。

    这也是位于大兴机场的北京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出的实招。据临空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大兴机场临空区“告知承诺制”聚焦工程建设领域,包含社会事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交通影响评价审查等15个事项。

    在“告知承诺制”办事过程中,审批服务部门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事项办理条件、标准、申请材料和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办理条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后果,对符合告知承诺要求的,当场或半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临空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告知承诺制”实现了审批流程再造,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按下快进键。

    在临空区管委会负责人看来,这样的流程再造还只是开始,未来,还将以非保税物流区实施单元、生命健康社区、国际航空社区等为试点,完善办事指南,细化操作流程,优化升级精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推动贸易、投资、人才流动自由化、便利化。

    人才一站式服务

    人才是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每个片区的自贸新政中都力图做足吸引人才的文章。

    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人才E+”工作站近期在“中关村壹号”园区正式揭牌成立,旨在为自贸区科创片区内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国际商务区、北京CBD成立了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启动了国际人才港。国际人才港将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吸引政策,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计划在数字贸易、文化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引进支持3000名领军人才,培养培育10000名优秀人才。

    将于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人力机构允许外商独资,此举也被认为是助力“两区”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高永辉介绍说,《办法》允许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鼓励和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国际先进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标准、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跨境业务,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提供“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

    同时,北京市还要建立境外专业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专门发布“两区”境外职业资格来京服务目录和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考试目录。

    2020年9月,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向全球发出了人才召集令,公开招聘48名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化能力的优秀人才。此次招聘实行聘任制和市场导向的薪酬机制,以期打造临空区引才、聚才、留才的良好氛围。这次招聘也被强势围观,一大批看好“两区”自贸领域发展的年轻人前来应聘,对他们来说,创新、开放的北京自贸区前景可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16日 03 版

自贸试验区“扩圈”,上海再腾飞
不管顶着几个“帽子”,都要闯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