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当考古有了海报、路演和直播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27日   10 版)

    今年,考古不仅“上新”了发现,还“上新”了面向公众的模样。它很乐意用青春活泼的语言告诉年轻的观众,中华大地上曾经发生了什么。

    ---------------

    最近,中国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从各种数字看,这都不是一个足够“新”的活动:这些考古发现从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纵贯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最“年轻”的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也已距今800年;连这项评选活动都已经举办了30多年。

    然而,今年,考古不仅“上新”了发现,还“上新”了面向公众的模样。考古不再是关起门来不足为外人道的神秘学问,它很乐意用青春活泼的语言告诉年轻的观众,中华大地上曾经发生了什么。

    这是考古发现第一次集体制作了堪比影视大片的海报,标题抓人、设计别致,一看就出自行家之手。

    有的玩起了“谐音梗”: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因其文化堆积最早距今4.5万-3.7万年,由此有了“‘石’光40000年”的名字;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曾是一个功能专一的粮仓城,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已经进入夏代早期纪年,因此被称为“‘天夏’粮仓”。

    有的将考古讲成了一个故事: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年以上的石雕蚕蛹,于是“当嫘祖传说照进现实”;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发掘工作从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于是成了一个“藏在博物馆里的东汉大墓”。

    今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更像是一场“路演”。杀入终评会的20个考古队,从分散在全国田野的考古工地聚到一起,带着精心准备的短视频、PPT和演讲词,现场气氛紧张刺激。答辩环节不是走过场,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评委们,有一种“机会来了”的犀利感,发问直戳要害,让围观者“不明觉厉”。

    考古不仅有路演,还有直播。本次终评会虽然是线下会议,但在线上全程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评选结果发布的当天下午2时,在各直播平台有合计近600万人次观看。微博话题“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阅读量1.1亿,登上热搜榜前十位。

    以往只是业内人参与、业内人关注的学术评选,如今成为考古学走向大众的公共活动。事实上,考古这么一件有历史感的事,和直播、短视频这样的新鲜传播手段,并不是第一回“破圈”联动。

    不久前,三星堆遗址发布考古新成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等联合为C位出道的“堆堆”推出了电音神曲《我怎么这么好看》MV;央视频连续10天推出《三星堆大发掘》不间断直播大赏,《三星堆入坑指南》《进击吧!考古人》《我的坑长,我的坑》等直播主题,让年轻人看考古有了“追番”的感觉。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这样的“热闹”,才有更多的人有可能接着思考——我们在看考古的时候,究竟在看些什么?精美的文物固然是无价之宝,但考古发现所“实证”的历史才是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其中,往往蕴含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密码。

    招果洞遗址的石器貌不惊人,但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证据;井头山遗址的贝壳甚至都不像文物,但这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

    在双槐树遗址,我们满目只看到了黄土坑,但在5300年前,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的都邑,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仰韶,一个对中国考古学来说意义深远的名词。1921年,在豫西渑池县仰韶村,36天的正式考古发掘,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陶器、石器等遗物。这一处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从此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这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词,标志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发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今年迎来百年。

    也许明年又会有新玩法,但不变的是,考古人依旧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关心考古,因为那里有着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27日 10 版

无字碑头镌满字:从废王立武到日月凌空
当考古有了海报、路演和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