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表首钢青年队参赛的曾凡博,在与清华男篮的热身赛中上演各种暴扣、封盖、得分的视频借助网络流传时,外界对这位中国男篮未来之星的潜力,有了一个更加具象的了解——左手、运动能力出色、爆发力强、可以持球进攻的锋线,加之曾凡博在美国高中就读时的出色表现,将他定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之星也就顺理成章了。
按照北京首钢“雏鹰计划”的正常培养轨迹,曾凡博可以进入到冈萨加大学,经历几年NCAA的磨练,像这所大学之前所培养的很多国际球员那样,再向NBA的舞台发起冲击。但客观条件的变化,包括疫情影响、冈萨加大学教练组的变化以及签约经纪公司后的合同条款限制,让曾凡博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4月25日,曾凡博通过个人的社交媒体平台宣布,自己将放弃NCAA转而加入NBA发展联盟。
“我现在需要全面的高水平训练,发展联盟点燃队会为我提供最顶尖的训练团队、训练环境,我最需要的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最科学的饮食配餐。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支以成绩为重心的球队。球队成立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年轻球员,给我们机会去成长。综合考量,这是对我的球技提升最好的一个选择。”曾凡博这样写道。
为了自己的篮球梦想去寻找更顶级的训练环境无可厚非,但是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无论是曾凡博的经纪团队还是他的家人乃至于他个人,都应与为了“雏鹰计划”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俱乐部首先达成共识。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曾凡博签约职业经纪人,并通过经纪人向俱乐部方面表示自己将放弃前往美国读大学(加盟NCAA)的计划,而是选择直接加盟NBA发展联盟球队,这样的决定让北京首钢俱乐部始料未及。在北京首钢俱乐部的计划中,一旦曾凡博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赴美征战NCAA,球队将在新赛季征召他进入一线队进行训练——2015年10月,曾凡博已经正式成为俱乐部所属运动员(第三梯队成员),并完成了在中国篮协的注册。
事实上曾凡博宣布“单飞”的焦点,在于其赴美参加发展联盟比赛之后如果回国打球,现行政策无法阻止这位少年天才转投其他俱乐部而不是为培养了自己的北京首钢打球——这也是多数国内俱乐部不愿意在青训人才培养方面下苦功夫的重要原因。
“CBA公司认定自行培养的条件有两条,一个是两次代表俱乐部参加青年联赛,另一个是年龄低于21周岁。”某不愿具名的篮球经纪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曾凡博应该只代表首钢队参加了一次青年队联赛,而且他现在才18岁,不论他是在发展联盟打球后回国,或者冲击NBA成功,结束NBA生涯后回国,应该是要通过参加选秀加入CBA的,选秀就不一定选到哪家俱乐部了。”
对于个体而言,以参加选秀的方式回归CBA并非最佳选项,而对于俱乐部而言,这是不该承受的、巨大的额外风险——曾凡博13岁就加盟了首钢俱乐部,经过教练的悉心培养成长迅速,2017年,他作为首钢“雏鹰计划”的佼佼者赴美,在美国高中打出了名堂。其间,俱乐部对曾凡博投入巨大,现在却有可能面临“打水漂”的窘境。
“在允许范围内保护青训投入者的利益”是当前国际体坛职业联盟通用原则,无论足球、篮球均是如此:职业足球有相对成熟的补偿机制,球员每次转会都有一定比例补偿金返还到该球员所参加过的各级青训机构。2020年5月,国内相关司法机构曾向国家体育总局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加快推进建立专门体育仲裁制度,完善青少年足球培训违约赔偿和联合机制补偿制度”,起因便是留洋小球员回国后拒绝为母队效力而遭起诉。
一桩原本俱乐部和球员有机会实现双赢的好事儿,随着曾凡博单方宣布未来发展规划,之前全不知情的俱乐部只能“被告知”,再次展示出致力青训却容易“吃力不讨好”的烦恼。
目前双方能否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不得而知,但回忆中国篮球界并不多的“留洋史”就会发现,无论王治郅、姚明、巴特尔、孙悦、丁彦雨航、周琦的案例,都是发生在球员进入成年队后。中国篮协、CBA公司及时吸取足球界个别经纪人教唆留洋球员钻政策漏洞的教训,为避免球员通过留洋周转的方式后转投其他俱乐部,而修改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保护俱乐部下力气抓青训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球员的培养方式,也开始多元化,很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可以在高中阶段直接留洋以提升自身水平——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既能够让有天赋的青少年球员早早进入高水平的篮球培养系统,又可以丰富俱乐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俱乐部夯实梯队建设的同时,也为中国篮球输送高水平人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相关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在培养更多“未来之星”的同时保护好俱乐部投身青训的成果与积极性,才会让俱乐部心甘情愿为中国篮球的“明天”出力。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