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在这样的“街道”中穿行,两边除了书店没有其他,一家家书店招牌依次从眼前划过,该是什么心情?
---------------
在2021世界阅读日到来之前,书评人绿茶出版了厚厚的一本《如果没有书店》,里面提到了约200家书店的名字,名单列出来,会是长长的一串,这也可以视为绿茶走访书店的一份“成绩单。”
你为什么爱逛书店?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答案可能有许多,买书,翻书,闲逛,喝咖啡……这是常见的答案,也是读者与书店之间看得见摸得着的联系,而《如果没有书店》这本书,则提供了人与书店建立关联的更多可能性。
读这本书,心里充满了安静与感动,整本书像一条“街道”,两边除了书店没有其他,试想在这样的“街道”中穿行,一家家书店招牌依次从眼前划过,该是什么心情?绿茶无意之间就“打造”了这条街道,他津津乐道,他兴高采烈,书店会让人得到太多的快乐。
阅读这本书,感觉中国的“书店文化”太繁荣了,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位书店背后的老板,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有着一股“劲往一处使”的劲头,在书店生存并不轻松的时代,把书店生意做成了情怀和文化。读完《如果没有书店》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中国民营书店的整体印象,觉得城市中能散落着这些书店,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鼓舞的事情。
绿茶的写作与记录,绝不是仅仅提供一份书店地图,他的文章里,大篇幅是对人的刻画与描写,他写到的人,有的是书店老板,有的是当地的文化人,还有形形色色的读者,这些面孔被集合在一本书中的时候,形成了一个集体的面庞画像,这张画像上的表情是沉静的、柔软的、投入的,这是书店气质的很重要的一个呈现。
中国书店之多、之美、之个性十足,已是很多人都认同的现象了,但关于书店的故事,还是少了些,绿茶这次就是担当起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角色,他在书中一直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在讲书店故事,谈自己曾寄予深厚感情的风入松与读易洞,谈桂林纸的时代“住在书店”,谈泉州风雅颂,谈苏州慢书房……虽然情节不曲折,但总是能让读者觉得他谈得很丰满,这是因为,他所呈现的书店故事是立体的,除了书香之外,还富有人的气息与味道。
绿茶说到,一家可以住宿的书店,将一把钥匙交给房客,书店打烊之后,住客就可以用这把钥匙进入书店,整个书店在那一刻,会成为他一个人的空间开阔的书店,在午夜也不显寂寞,那些大师们写出的诸多经典著作,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等待此刻唯一的读者伸出他虔诚的手……这样的书店故事,虽然简单却具有非凡的张力。
今年读书日,山东有一列绿皮火车缓慢上路了,其中一节车厢被做成了书店,这大概是国内第一个会移动的书店,能够在乘火车慢节奏的旅行当中,进入书店车厢翻翻书,这情形真是令人向往。这让我想起一本名字叫《小小巴黎书店》的畅销书,这本书讲的是塞纳河上一条船装满了书起航,这个船上书店承载了主人的情感故事,每次停靠岸边也吸引了好奇的读者,书写得有些伤感,但船上书店本身所带有的浪漫色彩,又使得这伤感被淡化许多,成了一种唯美。
要是每一家书店能都像火车书店和船上书店这样,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书店的意义与价值将拓宽许多,书店将不再是渠道与平台,而成为人们的情感与精神寄托。我相信,即便城市里再普通平凡的一家书店,也会有一个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动人故事,这样的故事,会给干巴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丰润的气息。
如果没有书店,未来城市的赛博朋克色彩会更浓厚一些吧。在我们大脑所想象的画面当中,假若将来的生活被消费欲、智能化、脑机接口等变得更加机械的时候,如果每条街道能够有一家书店伫立在那里,那幅画面会不会立刻柔和许多?《如果没有书店》这个书名,其实已经很明白地表明立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能没有书店。
如果书店“长满”了故事,那么书店就会顽强地成为我们生活场景中的一条“大动脉”,可以感受它的跳动,并且坚定地相信它的温度与活力会持久存在。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