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就像一个人的灵魂居所,假如有人越来越注重装修自己的房屋,而忽视房屋里面的灵魂,就会因颜值而焦虑。
---------------
“好累啊,又要化妆,我的颜值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友好一些?”望着镜子里的自己,22岁的若云托着脸,陷入了沉思。
粉底、遮瑕、散粉、眉笔、眼影、修容、口红、腮红、高光……各类化妆品和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动作,环绕在若云的每一个清晨。她说,“就像梳妆台前的操作员,为颜值打工,被这些化妆品支配着,又难以挣脱。”
“化妆本来是愉悦的享受,可我发现,我好像越来越害怕素颜带来的反差,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害怕不友好的颜值带来的一切。”
若云的记事本里,第一条这么写着,“重点关注:下颌线不够清晰、双眼皮不对称、面部平整度较低,下周约陶医生咨询。”为了避免化妆的繁琐,若云最近想要尝试医美,为颜值带来一点“飞跃性的提升”。
若云的故事并不陌生,生活中还有不少陷入颜值焦虑的年轻人,容貌烦恼甚至影响生活。
“我素颜朝天绝对不会去食堂吃饭的,饿得不行也不去,忍忍就行了。”盈盈在这样的颜值焦虑之下,患上了胃病。生病后的她,尽管有所调整,但也就是“来不及化妆就用帽子、口罩把自己‘武装’起来再出门”,建立在颜值不减分的基础上。显然,颜值焦虑让她在面对生活需求时,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和放弃。
不仅线下,线上的流动环境也是颜值焦虑的培养皿,社交媒体中充斥着那些忧心于颜值的你我他。心伊和梅语是室友,她们的跨年夜始终无眠。“我们今年的跨年夜修图,从凌晨3点做到早上7点。我们俩先各自修,修好了再交换审核,然后发到朋友圈和微博,收到了很多点赞和夸奖。不睡觉也值得,算是完成一件大事。”对于她们而言,一张精致的照片胜过当下的作息,一次次点亮的红心也能补偿彻夜的疲惫。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那就是不出镜,不表现,而这也是颜值焦虑的一种深层表现。“我不想拍,也不想展示我的自拍。一旦展示就要纠结,就算修图也不一定满意,自己就长这样,再修能修到什么程度?过度P图,指不定会被别人怎么议论。”小朱的手机换了一年,相册里却找不出一张自拍。
有人说,颜值焦虑困扰着诸多女性,但这种看法忽视了那些深受其扰的男性群体。阿飞是法律专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当收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试通知时,他却无比烦恼。“我当时压力大,体重上涨,脸圆了一圈,穿西装也不好看。没办法,想了很久,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心仪已久的工作机会,就不去做无用功了吧。”
在颜值焦虑之下,一点小小的瑕疵也可能让外表“岌岌可危”,原本并无明显缺陷的容貌,也会使人们忧心忡忡。如何看待颜值焦虑?南京邮电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成颢认为,“普遍来说,颜值是他人了解我们的直接来源,关注外表是正常的社会形象管理方式,但是这种关注一旦过度,就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引发较强的焦虑情绪,就像若云、盈盈等人呈现的那样。”
成颢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颜值就像一个人的灵魂居所,如果这个房屋很漂亮,就会吸引人们进一步的关注。在这样的状态下,假如有人越来越注重装修自己的房屋,而忽视房屋里面的灵魂,就会因颜值而感到焦虑。”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比关注灵魂,装修房屋的效果更加可控。一个月的健身会被人直观地看到自己体型上的改变,但一个月的阅读却并不一定能立刻获得内在质的提升,被人即刻发现。因此,一些人倾向于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前者,以此快速获得满意的自我塑造结果。”
颜值焦虑的成因是复杂的,它可以关联于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驶向渴望认同的情感依归。成颢分析道,“婴幼儿时期,养育者对孩子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养育者对孩子常常持否定的态度,可能会令这个孩子通过其他的补偿方式来发展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这时的颜值焦虑实际上也是一种存在焦虑。”
当然,这种焦虑也可能受到来自社会的外部刺激。成颢说:“互联网时代,我们拥有很多机会去打造颜值,当大家都把最完美的形象呈现在网络平台,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追求精致外表的审美文化,渗透到个人的潜意识之中。这种文化还会带来现实压力——没有人是完美的,当人们的网络形象越来越完美,可能更不容易面对现实。于是理想和现实遥远的差距之间,焦虑逐渐蔓延。”
除了审美文化的席卷,消费主义也在无形中成为颜值焦虑的推手。整容广告随时都可能戳中路人那份或潜伏或跃动的颜值焦虑。“当看到一位素人整容前后判若两人,受众也会不自觉产生代入感,增加对颜值的关注。”
踏入颜值焦虑深处,又该如何面对?成颢建议,“如果颜值焦虑更多来源于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那么专业的心理咨询有助于我们探索‘房屋’里真实的自己。如果这些焦虑更多来源于社会环境,那么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更高的层面介入,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赵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