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有幸见证过“中国速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5月18日   06 版)

    建设者向志明、向志军、向志超、向志亮、向志兵兄弟五人,一起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并肩作战。

    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两山”的建设者争分夺秒、马力全开。这边钢筋刚绑扎完,那边混凝土便从泵管里喷薄而出。

    从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撤离后,一年多来,彭耿没有再专门回去过。

    2020年1月23日晚至2月14日,他曾在那里待了20多个昼夜,和数千名建设者一起,参与、见证了这座刷新“中国速度”的应急医院从无到有。

    在工地的每一个夜晚,当忙完一天的活儿,他习惯和工友们留下一张照片。每当新挑战来临,“火神山日夜”,又迅速在这个年轻人心底复活。

    起初接到任务时,这位武汉生态环境集团下属市政环境公司的项目经理并不知道,是要去建设一座应急医院。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下午16时,他接到消息:火速赶往蔡甸区知音湖畔。以为是一次常规应急抢险任务,他啥也没收拾,开上车就去了。

    到了工地,彭耿才得知,武汉要用10天紧急建设一座专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他所属的原武汉航发集团,负责医院及周边道路、场地平整、配套管网埋设等工作。

    当时,医院名字尚未确定,照明设施还没来得及搭建。现场,一块滩涂坡地掩映在暮色中,场地临湖,高低落差较大,不远处是几口废弃的水塘,杂草丛生。

    那天是腊月二十九,许多工人在农历小年前就回老家了,一些工厂也停工了,现场需要的材料哪里来、怎么运过来?任务太紧急了,施工设计图纸还没拿到……一系列困难摆在面前。

    一起在现场的,还有中建三局、武汉建工、汉阳市政等企业。当晚,各大企业连夜调集施工机械与人员紧急集合。

    半个小时后,第一台挖掘机进场,彭耿和同事们当即展开前期清场工作。

    多日阴雨,工地泥土软黏,“像橡皮胶一样难以平整”,大家穿着套鞋,每一步踩下去再拔起来,需要用上多于平时两倍的力量。现场立着围墙需要推倒,方便后续器械入场;杂草也需清理。彭耿负责进行任务分工,同时打电话继续调配机械、人员、物资。

    施工连夜进行。彭耿一直忙到次日凌晨近4时,换班后只躺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6点多,再到工地,轰隆声此起彼伏,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异:各家单位的上百台挖掘机、推土机均已抵达,正同时作业。知音湖大道上,挤满了各种建筑材料与机械,“在设备数量与工程进度上,和头一天晚上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那天是大年三十,武汉航发集团投入170余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以及145台机械设备,在1天时间内,完成了火神山医院先期场地平整工作,以便后续施工环节顺利实施。

    建设现场,十余家施工单位、上百台大型机械、几千余名施工人员交叉作业。夜晚,大家在工地上“以汤代酒”,武汉人爱喝藕汤,盛着汤的一次性方便碗碰在一起,算是过年。

    在这场与“疫魔”竞速的较量中,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安排,精确到以小时来计算。

    配套管网施工线路多、迁改难度大。每天,彭耿刚处理手头的一件工作,其他需要协调的事情又来了,许多事情要当即拍板。

    一次,工地需要一台杀菌设备。正值武汉封城,全省交通管制,这类设备不光紧缺,运输也困难。

    他在微信群与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一个山东的热心人士表示愿意义务提供,但没法送来。彭耿需要先联系货车,再找愿意前去的司机,还得协调办理通行证。

    搭档刘占股记得,到第三四天时,彭耿嗓子沙哑,已快说不出话了。大伙儿劝他休息一下,彭耿摆摆手,继续工作。

    1984年出生的彭耿自诩“年轻”,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他曾参与深圳地铁3号线、5号线的建设。回到武汉,先后主持多个建设项目,是武汉市市政行业“优秀建造师”、所在集团公司年度标兵。

    但参与由这么多单位协作推进的“火神山”项目,1000个床位规模的医院必须在10天内完成,对他来说是第一次。

    每次凌晨离开工地前,他下意识掏出手机,以同一个角度拍一张工地照片,等到第二天上午再来,“看到的景象又不一样了”。

    1月24日凌晨,设计师连夜加班,5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25日,医院正式施工,高峰期间,现场280套机械同时作战;26日,第一间样板房建成;27日,首批箱式集装箱板房开始吊装搭建;28日,双层病房区钢结构初具规模……

    工地分布着很多班组,7500名建设者,24小时不间断作业。施工进度最受瞩目时,参建者的身影曾出现在几千万人在线观看的“云直播”里。不过,摄像头只能扫见繁忙的工地全貌,看不清黄色安全帽下的面孔,正是这些默默工作的人,展示着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前后方企业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中国铁建高速公路优先放行火神山医院物资;宝武钢、浙商中拓、五矿发展提供钢材;中国建材提供石膏板、龙骨……

    全国各地的援助星夜送来,看着一辆辆挂着“武汉加油”横幅的货车开进施工现场,本来身体已经透支的大伙儿又充满了斗志。

    亲身参与刷新“中国速度”,彭耿感慨,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建造技术的支撑,以及同舟共济、坚不可摧一齐向前的力量,“仿佛在带着你跑”。

    “不向困难低头,敢向风浪说不。”对一起奋战的同事,他有了新的认知,所谓的“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了铠甲,在所有人的祝福中负重前行。

    2020年9月,彭耿获评“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千千万万基建人为抗疫付出了努力,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5月18日 06 版

“基建狂魔”:不只有武汉一个“主场”
我有幸见证过“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