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赵杨,是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近日,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赵杨还记得读书时,班上49个人只有3个男生。赵杨从小对护士有着特殊感情,“大概我们家有传统吧,我姐夫也是护士”。
2017年7月,毕业于汉中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的赵杨,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二〇一医院护士。“男护士体力比女护士好,很多重症患者的照护工作,女护士做起来一般都会吃力,同时男护士心理承受力也会更强一些。”赵杨说。
3个月试用期结束后,赵杨主动申请照顾病情极其危重的病人,被分配到ICU病房。赵杨细致认真地学习,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及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报警处理要点,逐渐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ICU病房独当一面的“男丁格尔”。
2020年1月23日,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智玲接到上级部门通知:需从我院派一名重症监护专业的护士前往武汉支援。赵杨主动请缨,“那就我吧!”
1月26日,赵杨随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医护人员。
初到武汉的他,被分在了武汉市第九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的重症1组,这是第一组正式进入医院并参与重症患者救治支援的医疗组。经过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赵杨进入到重症患者感染风险最大的ICU病房工作。
这里实行“三班”倒制度,每个班次都要工作8小时以上,医护人员每天进入病房前都要按照三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服及装备。
“一个班下来,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早已湿透,N95口罩的绳子将鼻梁耳朵勒得生疼,护目镜下的水雾伴着汗水一直顺着脸颊往下淌,戴防护手套的双手皮肤也被汗水泡得发白。”赵杨说,“这些困难还好克服,最大的困难是所在的武汉市第九医院是一个基层医院,不具备多项器官支持技术。同时组内其他护理人员没有接触过血液净化技术。”
“当时一心就是想着救人。”尽管赵杨在重症医学方面仅有两年多的工作经历,但他早已将重症救护各种技能烂熟于心。他成为了“临时”血液净化培训老师,对医疗队内的组员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指导。
他所在医护组在组内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九院第一例血液净化技术、第一例有创呼吸机治疗技术及重症超声技术。
作为重症1组仅有的男护士,赵杨还主动承担了组内所有的重活。“这样能让女队员多休息一会。”
由于没有中心供氧系统,无创呼吸机支持的患者需要每半个小时更换一次氧气筒,他总是主动更换氧气筒,一天下来跑20多趟,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裳。
55天的援鄂历程,让赵杨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我觉得这个职业,只要认真去做,默默地付出,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赵杨也坦言:“社会上可能对男护士有一些不理解。但我觉得无所谓,只要我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具有专业的业务能力,最终会让人们慢慢接纳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