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理事会首次发布《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自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美、日、澳、印四国“印太战略”以来,美军在印太区域的部署不断加强,与日、澳、印等盟友的军事同盟联系日益深化。拜登政府继承这一战略遗产,将联盟范围拓展至欧洲与欧盟。欧盟这一报告,堪称“印太战略”的“欧盟版”。
欧洲为何如此关注“印太”
针对特朗普政府因“美国优先”在贸易纠葛和军费分担等问题造成美国与欧洲盟国之间产生巨大分歧的事实,拜登政府一上任,即全力修补与盟国的关系。2月4日,在线上七国集团和慕尼黑安全峰会上,拜登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国务卿布林肯列出的美国对外政策“八大优先事项”中,强调“同盟是美国特殊的资产,美国将重新加强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国防部长奥斯汀上任当天即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通电话,讨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安全环境”。
欧洲对“印太”的关注,并非完全因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四国“印太战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地缘政治学创始人、曾担任驻日武官的德国学者卡尔·豪斯霍夫,最先提出了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联系在一起的“印-太”地理和地缘经济概念,“印太”作为地缘政治和地缘军事概念的崛起,即以此为基础。
在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进四国“印太战略”之际,欧盟主要国家先后做出跟进的姿态。2018年,法国马克龙政府提出以“巴黎-新德里-堪培拉”为轴线的法国版“印太战略”。2019年5月24日,法国国防部发布《法国与印太安全》报告。同年6月26日,马克龙访问日本,宣示“两国将联手维护和增强印太地区的自由开放”。
2020年9月2日,德国发布《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政策方针,表示“德国将寻找多元化的经济伙伴来避免单一依赖的供应链,积极干预印太区域的发展以获取优势”。和法国版“印太战略”专注于安全与防务相比,德国版“印太战略”内容全面,涵盖了气候变化、和平与安全等领域。
英国自然不甘人后。3月16日,英国政府公布了题为“竞争时代的全球化英国”这一冷战以来最全面的“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从“科学与技术”“未来开放的国际秩序”“国防与安全”等方面为脱欧后的英国设定发展目标。令国际舆论哗然的是,这一报告决定:英国放弃将核弹头减少至180枚的承诺,将核弹头增加至260枚。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执行总监菲恩批评英国此举是“不负责任、危险的,且违反国际法”。
由此可见,英国战略评估报告中的“全球英国”,反映出的是比德、法、荷等专注或偏重印太更大的目标与野心。在百年变局到来之时,老牌殖民帝国一贯敏感、锐利的嗅觉,已经闻到了印太地区战略利益的浓郁“腥膻之味”。
与四国“印太战略”的呼应
在拜登政府于3月3日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中,首次将欧洲和北约盟国与印太盟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与印度等一起,纳入应对中国崛起所需构建的“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之中。与英、德、法、荷等各自的“印太战略”政策文件、报告不同的是,《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是从欧盟整体上对美国呼吁的回应,并在以下方面呼应了美、日、澳、印“印太战略”。
第一,在对印太区域的重要性认同上,美欧高度趋同。
2019年美国防部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和最新发布的《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都确认:印太地区人口占地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世界上10个最繁忙的海港中有9个在该地区,全球60%的海上贸易在此过境,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海运从中国南海通过。这一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量均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和地缘政治中心。
美《印太战略报告》同时强调,世界上最大的10支常备军中,有7支驻扎在印太地区,该地区有6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为此,美国毫不隐晦地表示:这里是美国未来最重要的战场。《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则强调:“印太地区的海上通道必须保持自由和开放。”
第二,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美欧标榜一致。
美《印太战略报告》表示:“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反映了我们与盟友、伙伴的共同价值观,即相互尊重、彼此负责、透明可信。”拜登政府《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同样强调:“美国要超越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资于我们的人民、经济和民主,与盟国和伙伴一道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对抗对我们的集体安全、繁荣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威胁。”
第三,在针对印太的军事合作与行动上,美欧遥相呼应。
在军事方面,美国一方面不断强化在印太的军事存在,加强力量上的围堵;一方面加强自身、与盟友在我周边海域、空域的军事活动,加强对我实施骚扰、挑衅的频度和力度。从美国新政府上任至4月底,美军使用RC-135W电子侦察机、U-2S高空侦察机、P-8A反潜巡逻机及EP-3E电子侦察机在我周边的活动频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0%,美军舰在中国当面海域活动频次增加20%。
在军事上呼应“印太战略”,德国最不上心。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在4月4日表示,德国将派遣一艘护卫舰于今年8月到南亚以及印度洋巡航,这显然是一个敷衍性的表态。
英国在印太区域的军事计划与活动显得精致和细密。2015年,英日首次建立外交和防务“2+2”磋商机制。2017年,英日正式签署《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为两国在军事行动中互相提供食品、燃料和弹药等奠定法理基础。事实上,英日军事关系源远流长。如果说1902年的英日结盟为日本在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颁发了“通行证”,那么近年来的英日再结同盟,则为英国重返印太提供了支撑和落脚点。
与此同时,英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将于今年5月下旬从英格兰朴次茅斯出发,穿越苏伊士运河,经过印度洋前往新加坡,最后抵达日本,并与美国、日本举行联合演习。荷兰国小力微,只能派遣一艘海军巡防舰与英国航母编队随行并参加活动。此前,法国和德国在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关系上,也强调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合作。
与四国“印太战略”的区别
北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大西洋军事联盟,而欧盟是一个不包括美国的地区联盟组织。欧盟“印太战略”毕竟是一个以欧盟为主体的战略,而不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战略。尽管北约盟国与欧盟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有交叉,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频频表现出对印太地区的兴趣和将北约的防务向印太地区延伸的倾向,但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一直坚持欧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这就使得欧盟与美、日、澳、印在“印太战略”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其一,欧盟战略自主其来有自。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从一个松散的地区合作组织,变身为具有类似政府架构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议会、欧洲银行、欧元等国家要素的邦联,其本身就是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的重要体现。2020年2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阐述法国防务政策时,呼吁加强以欧盟战略自主为基础的欧洲防务,并强调美国不是欧洲安全的最后保障,法国建议设立欧洲防务基金和欧洲干预部队,强化欧盟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2月25日召开的欧盟视频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再次强调加强欧盟战略自主并由自身承担更多防务责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欧盟有自己的利益,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并不一致。
特别是近年来特朗普政府造成美欧分歧越来越大后,欧盟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强化。欧盟国家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不再一味依赖美国,独立发展自己的新一代战机等武器系统。在对外军事行动上,也不再唯美国是从。在美国为支持乌克兰要求德国向刻赤海峡派兵时,遭到默克尔的断然拒绝。在美国要求德国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以替换部分美国军队时,同样遭到德国政府抵制。欧盟战略自主在“印太战略”上的体现,就是欧盟不太可能参加美、日、澳、印对中国的军事围堵。
其二,欧盟的“印太战略”偏重合作。与2019年美国防部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和拜登政府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都偏重与中国对抗、遏制中国相比,《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的“合作”色彩更浓。促进合作是欧盟对印太地区政策的核心,这不仅适用于与欧洲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盟友,也适用于拥有共同利益的第三国和印太地区多边组织。
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可预计的将来,中国都不是欧洲的敌人。在《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中,欧盟承认了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整体而言,包括德国和荷兰最新公布的印太政策指针、英国的综合评估报告等,都体现了欧盟包容和平衡的政策取向,并强调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中国接触、合作的必要性。
其三,利益对价值观形成牵制。拜登上任以来,不断拉拢欧洲盟友在外交、贸易、军事等诸多方面加入围堵中国的行列。然而,欧盟国家领导人一方面承认欧盟与美国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表示欧盟的重点关注与美国截然不同,他们更关心多边合作、卫生安全和抗击疫情等。默克尔更是明确表示:中美不要激烈对抗,要在最大程度上谋求共识与合作,欧盟在经济上将一如既往与中国加强合作。
怎样在价值观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是欧盟“印太战略”的关键。一方面,印太地区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力,使得欧盟需要与地区国家和组织,包括中国与东盟之间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在防务和安全方面,欧盟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印太地区安全局势、商路安全方面,欧盟不仅需要避免与地区大国对抗,更希望美国与中国之间尽量不要发生激烈冲突。
总之,在美国自身的对华政策尚具有合作、竞争、冲突等多重性的时候,指望欧盟充当与中国对抗的“马前卒”,放弃利益,牺牲自己,一猛子扎入与中国对抗、消耗的旋涡之中,是不切实际的。至于在利益与价值观之间怎样权衡,还是欧洲地缘政治学家的表述更为直截了当: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