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和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协办的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举行。“互”字成为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天地间阴阳交易为“互”,凡“互”之义皆从感应而动衍生。《说文解字》指出:“䇘,可以收绳者也,从竹象形。中象人手所推握也。互、䇘或省。”互的本意是指一种绞绳子的工具,引申为交错。观字形,似两手相握。“一带一路”,横贯南北东西,各国相互协同发展,互助互惠互利,互易互济互通。坦诚相待,并肩为伍,共期美好的未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一带一路”建设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向着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迈进。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汉字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智慧结晶,对更好地阐释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专家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赵江林表示,“互”字代表互联互通,其象形的程度较高。从字形上看,“互”字上下左右交错连接,十分契合“一带一路”的本意,即互通道路、互联人心。当下,世界尚处在疫情期间,更需要各国人民的相互沟通与合作,而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互联互通也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大趋势。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是如何选出的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是如何选出的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介绍,“一带一路”年度汉字首先要由国内外的公众推选,接着根据公众的推选,邀请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筛选。“比如,今年我们通过专家筛选出了9个汉字,最后一轮再次通过公众和专家的综合评判,选出年度汉字。而整个评选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对公众传播汉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赵江林介绍说,要评选出“一带一路”年度汉字,首先要看汉字是否能够体现出当下“一带一路”发展的主要特点。此外,还要考虑汉字本身是否具有较高的象形程度,从而可以较为直观、清晰地表达其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年的年度汉字‘互’就很好地从字意以及造型上表达出了这层含义。”
从2016年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一带一路”和“汉字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并举行“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旨在用一个字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蕴内涵,深入挖掘和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与研究留下醒目的印记。2016年至今,“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届。“和”“融”“新”“共”分别成为2016、2017、2018和2019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16“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于当年4月19日,在汉字始祖“仓颉”的故乡——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举行,确定年度汉字为“和”。“和”,意蕴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是一种境界,蕴含着和平、和谐、和合、和美。寓意“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沿途国家、地区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是和平之路、和谐之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旨在通过实现“五通”打造“三大共同体”的经济社会往来日益密切,其所内蕴的“民心相通”的深远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2017“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紧紧围绕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新格局,深入挖掘和展现了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成果,活动最终确定2017年度汉字为“融”。“融”寓意“一带一路”是世界各国人民互利共赢的“融和”之路、“融通”之路。
2018年,该活动确定年度汉字为“新”。“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丝路谱写新篇章”,2018年我国面临新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新时代千年古国生机盎然、意气风发;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跨越发展,行稳致远。“新”字体现了“一带一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解读了“一带一路”在新时代的新担当,展现了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
2019“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为“共”。“共”字历史悠久,我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就包含了“共”字。2019年,“一带一路”建设迈向了新阶段,也赋予了“共”字新的内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与万物生灵共生共荣,才能满足长远的发展需求。“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显人类共同梦想,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2019“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以“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为主题,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全面诠释了2019“一带一路”年度汉字的精神和底蕴。
通过发布年度汉字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专家评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它由3500年前的甲骨文演化至今,虽然文字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内涵与基因从未改变,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文明产物,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大约90%的汉字都是形声字,这些汉字拥有形旁,如日、月、山、水等,这使得人们看到汉字即可理解该字与何相关。当汉字的读音在漫长岁月中发生改变后,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形旁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黄天树如此评价汉字的好处。他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逐渐扩大,汉字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影响力必将随之扩大,在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王大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带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这就涉及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互鉴。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很好的载体和形式,因此,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决定通过一个字来诠释当年“一带一路”的热点、亮点和特点。他表示,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发布年度汉字,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同时也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优秀文化引入中国。“比如今年的年度汉字‘互’字就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它的字形、字意与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最需要的互利共赢的精神是契合的,通过这个字,可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以及中国的发展目标。”
王大平表示,“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有两个“坚持”,第一是坚持受众以青少年为主。“我们非常关注国内外的青少年群体,年度汉字推选的形式、发布形式也主要考虑到青少年的感受。”第二是坚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环境及其内涵。“我们今年选择在济宁曲阜举办发布活动,也是为了将我们的孔孟之道通过活动彰显出来。希望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让更多人加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队伍,真正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为我们的小康社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