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步入下半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改革的“脉”不仅要切得准,更要对症“下猛药”,多年积攒下的“顽疾”才能好得快。
为了“啃”下“硬骨头”,不少国企加快了改革创新的步子,也因此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2020年,鞍钢集团实现利润13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栗宝卿表示,这是因为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把“效益有改善,员工有获得感、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依靠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动力。
不改革就没了“生路”
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曾在建国初期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钢材,并创造了钢铁工业的100多项“第一”: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第一炉坦克装甲板用钢、第一块汽车钢……被称为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前些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鞍钢向前发展遭遇了诸多挑战。一方面,“体制机制”的短板直接导致企业内生动力不足、职工活力不够、企业发展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诸多历史问题,比如厂办大集体改革以及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两大难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
其中,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朝阳钢铁”)从2010年投产到遭遇2015年的“钢铁寒冬”,连续6年亏损近60亿元,被认定为“僵尸企业”。负债高企之下,朝阳钢铁不得不制订4个停产甚至是破产方案,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那段时间,每天早晨一睁眼,甚至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都在考虑企业还能不能生存下去。”鞍钢集团众元产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朝阳钢铁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宝山说,“不大刀阔斧改革,不眼睛向内彻底解决体质不优、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的难题,朝阳钢铁将毫无生路可言。”
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朝阳钢铁针对企业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以“简化、瘦身、放权”为重点,开始了第一次“刮骨疗毒”之旅。
首先便是优化机构。几年来,企业的机关部门由13个减到9个,内设科室全部取消,直接管到班组,优化核心流程111个,完善制定管理制度209个,提升了办事效率。
同时,实施契约化经营。从公司到厂,从工区到产线层层签约,人人肩上有指标,让企业的每个神经元都盯着市场需求干,盯着契约化指标算,牵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
改革以来,朝阳钢铁64名工人通过竞聘走上了管理技术岗位,198名干部落聘到一线生产服务岗位。核减生产服务岗位30%,削减劳务人员145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一次性提高了60%。
2016年,朝阳钢铁盈利达到9241万元,之后5年连续实现盈利累计达到40.7亿元,赢得生存保卫战的胜利。
“要是没有这次改革,朝阳钢铁可能早就完了。”朝阳钢铁能源管控中心发电工区发电机组站长武立军表示,“现在说到改革,大家都非常支持。只有不断地改革,我们的企业才有前途和希望。”
让拉车扛活的人有话语权
从昔日“资不抵债”到实现“扭亏为盈”,朝阳钢铁“活”下来了,但国企“一张椅子坐穿”“论资排辈”“大家同吃一锅饭”等“老毛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才能“活得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是企业需要继续深思的问题。
2020年,朝阳钢铁开启了第二次更深刻的“刮骨疗毒”,推出以“授权+同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方式,将“权”和“利”放下去,让员工把责任扛起来。
“授权”简单来说,就是肩上有多大的责任,就能获得多大的权力。鞍钢集团将相应的权力下放给朝阳钢铁,朝阳钢铁再将权力逐级下放。比如,将机构和编制权、采购和副产品销售权、零星项目决策权给厂长,将选人用人权下放给厂长和工区长,将薪酬分配权给厂长、工区长和项目团队长。据统计,朝阳钢铁梳理权责清单共10类共计285项,其中有决策权的岗位186个。
同时,采用市场化的选人机制,推倒“铁交椅”。让员工通过竞争上岗,让干部能上能下。2020年,朝阳钢铁10名管理技术人员到了生产操作岗位,17名生产操作人员走上管理技术岗位,其中8名年轻职工成功竞聘到厂长助理岗位。
想干事的人有了机会,干成事的人有了“地位”。朝阳钢铁炼钢厂厂长助理宁生龙说:“如果不是打破工人干部的身份界限和台阶限制,我不可能从一名一线的工区长走上厂领导的岗位。大家都在说,看到我身份的变化,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实行多劳多得,破解“大锅饭”不“香”的问题。在朝阳钢铁,一线员工优先享受超额利润带来的红利,在分配中,执行层分配占比71.04%,管理层和经营层副职分别占比8.99%、19.97%。
职工们有了干劲儿,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有的职工为了达到最高生产指标,8小时干不完的活,下班继续干;提前干完了,又来找活干。2020年,在基层同岗位的一线职工中,机床工岗位月薪最高与最低可差距7.4倍;钳工岗位月薪最高与最低可差距5.1倍。
让奋斗者有票子、有面子、有发展
随着民营钢企异军突起,国内钢铁产能过快增长,2020年民营钢企粗钢产量占比达63.21%,国内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中民营钢企有4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想要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成本变革箭在弦上。
朝阳钢铁以财务为中心,设置了配煤、配矿、铁钢比、费用管控等9个子模块,涉及从采购到销售全链条,先算后干,边算边干,干后再算,实现效益最大化。
同时,把降本目标细化、分解到每名一线职工身上,让每名职工有机会成为项目负责人,让坚守一线的职工成为改革的落地者和助推者。
朝阳钢铁炼铁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谭明鑫表示,去年年初,听说承德的3座高炉要轮修,团队第一时间就预判中钛球将要大幅涨价,于是提前进行了采买,仅这一项,降本就达到了1233万元。
制作工序的变革也带来了显著的降本成效。朝阳钢铁热轧厂设备工区成本变革小组负责人张业钢表示,经过大家仔细研究,把原来的37台工作、8台备用的模式,改为28台工作、17台后备,一年可省下330多万元。
多措并举之下,2020年,朝阳钢铁梳理降本措施280项,工序降本3.6亿元,吨钢降本146元。
用真金白银激励员工进行成本变革,让员工和企业实现“同利”。企业按降本额100∶1提奖,再对提出和实施降本项目人员按1∶4进行奖励。2020年,企业共拿出390多万元奖励职工930多人次。其中,三分之一员工共享超额利润带来的红利,生产操作岗位人均收入同比增长39.4%。
“干到给到,上不封顶。”栗宝卿表示,推动分配向人才和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倾斜,“让奋斗者有票子、有面子、有发展”。
朝阳钢铁改革是近年来诸多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栗宝卿说,“十四五”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鞍钢深化改革的步子将会迈得更坚定,力争当好国内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的排头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