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百载商埠的发源地西堤码头,见证了千千万万潮汕人从这里“过番”谋生,也见证了汕头从渔村、码头到港口、商埠的变迁。如今,汕头市将保护和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写好新时代“侨”字文章,探索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的重要工作。
为此,汕头市将小公园开埠区划分为“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和“西堤历史文化街区”,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小公园开埠区的保育活化水平,为城市文化和特区品质“塑形”。
汕头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积极吸收和利用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了以“侨”为桥的对外开放之路。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近九成为侨资;同时海外华侨华人还先后向汕头捐资达98.6亿元,兴办了一大批公益项目。
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侨”的文章?如何发挥华人华侨遍布海外的独特优势助推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汕头的答案是:聚侨力、通侨心、兴侨韵。
汕头市正在打造华侨试验区这一唯一以侨命名的国家级重大改革开放平台,推进华侨试验区条例起草和立法,引进侨资企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支持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和华侨产业集聚发展。
在通侨心方面,汕头注重做好“侨二代”“侨三代”等“新侨”工作,推动“新侨”回乡访问寻根,引导他们关注汕头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推进海外华文教育试点工作,提高中华文化、潮汕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打造聚侨惠民和美侨乡,如何“聚”是关键——不仅要聚侨力,更要聚侨心,特别是引导激励华侨华人在支持和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此,汕头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和“六大行动”,探索推动华侨与祖国、与经济特区深度融合的路径,包括升级改造一个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建设10个“最美侨村”,打造“百千万”华侨华人经济文化活动品牌等。
在“引进来”方面,汕头市将组织“百家望族寻根”行动,在保护修缮一批文化品位高、建筑价值大、需重点保护的华侨故居的基础上,收集探研一批知名华侨家族创业奋斗史,邀请知名侨领、知名华侨家族代表人物返乡寻根。
11月,亚洲青年运动会即将在汕头举行,参赛国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这正是汕头大批侨胞所在地。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汕头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汕头经济特区的开放之路,就是要做好‘侨’字文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