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爱泼斯坦:洋面孔 中国心

新华社记者 潘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03日   02 版)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块书页状的石碑上,有这样一行文字。

    说过这句话的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一个长着外国面孔的中国人。

    1915年4月,爱泼斯坦生于华沙一个犹太家庭。两岁时,他随父母来到中国,先居住在哈尔滨,后在天津定居。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爱泼斯坦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战地记者生涯。天津、南京、武汉、广州、香港——在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前线,他成长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他始终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向世界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战争暴行,讴歌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壮举。

    1944年,爱泼斯坦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参加了记者团前往延安。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所写的20余篇通讯在《纽约时报》发表,并收入《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该书于1947年在美国出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延安,他积极主动帮助那里的中国同行们。新华社的第一条英文电讯,就是经他改写后播发的。从此,世界开始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应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邀请,爱泼斯坦回到中国,参加新中国对外宣传杂志《中国建设》(后更名为《今日中国》)的创办工作。

    爱泼斯坦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他共事几十年的《今日中国》杂志社原第一副总编辑张彦曾这样总结说,爱泼斯坦为中国对外宣传所作的贡献远不止改好一篇文章或者办好一本刊物,而是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为新中国外宣事业建言献策。

    “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里,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爱泼斯坦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2005年5月,爱泼斯坦在北京病逝。妻子黄浣碧至今仍保存着爱泼斯坦当年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书和入党申请书。泛黄的纸页上,一个个英文单词背后,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他一心向着中国,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中国的名誉。”黄浣碧说,爱泼斯坦一辈子写的就是中国,他似乎就是为中国而生的,对中国爱得深沉、爱得清澈,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中国人一般从爱国主义走向国际主义,而我是从国际主义走向爱国主义。”爱泼斯坦曾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一生。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潘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03日 02 版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
马海德:此生无憾为中华
爱泼斯坦:洋面孔 中国心
湖北省第七次少代会召开
四川省第八次少代会召开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启动
电影《守岛人》即将公映
习近平分别同哈萨克斯坦总统、阿塞拜疆总统、多米尼加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引起强烈反响
三孩政策如何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