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热点聚焦

坚持开放包容 团结应对挑战

——写在习近平主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讲话发表四周年

王尘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07日   06 版)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系列重要讲话发表4周年。4年前,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相聚在北京,共商发展大计。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发表多篇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丝路精神,系统总结建设成果,规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绘就蓝图,得到了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烈响应。

——————————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就建设成果而言,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19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崭新平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回首过去,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能够实现共赢合作、共同发展。

    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特征。与其他具有封闭性与排他性的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建设尤为强调开放包容。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在各方对开放包容理念的高度认同下,“一带一路”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的初衷和最高目标,就是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其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对当今全球经济而言,互联互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的经济联系促进互联互通,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则为经济发展带来便利,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在和平稳定的前提下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通过交通、管网、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人、财、物、智的自由流动和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有助于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作为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增进了中国与相关各方的互利互信。“一带一路”始于经济合作倡议,却又不止于经济合作,还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方式、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加强中国经济同世界联系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绝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是要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正因如此,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释放愈发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一带一路”具有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2021年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主席重要文章,对国际形势和新发展阶段作出了系统研判,他指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面对全球治理的严峻挑战,丝路精神更显光辉,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这个规模巨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凝聚全球力量。疫情发生伊始,中国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和技术援助,众多企业扩能转产、开足马力,优先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迄今已向各国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大幅萎缩,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构建紧密伙伴关系的“一带一路”建设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催化作用。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众多重大项目坚持运行,一批新项目启动实施,有效促进了当地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民众就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证明,疫情没有逆转“一带一路”建设的势头,反而凸显了“一带一路”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

    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中国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继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中国将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沿线国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需要各国团结合作,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新局面,这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形势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健康环保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更加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而这种变化也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在未来更好地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潜在的发展动力。以此为契机,中国将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还将推动相关各方把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等国际和区域发展规划协调对接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虽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发展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但“一带一路”建设所蕴藏的丰富潜力及巨大的国际合作红利,必将为各方共同发展拓展的新空间,为团结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王尘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07日 06 版

坚持开放包容 团结应对挑战
以影像的力量让百年党史深入人心
读来源 知经典
构建立足中国本土的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