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推出“任务清单”考核管理模式

上理工为青年教师打造“科研舒适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09日   07 版)

    记者日前从上海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新推出“任务清单”考核管理模式,为青年教师打造了“科研舒适圈”。

    研发世界领先的原型样机、成功转让发明专利、制定行业标准、指导学生获科创比赛奖项、发表高质量论文、完成国家项目课题……团队的教师3年内任选完成“任务清单”里的两项即为合格,完成4项即为优秀。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独创的一套考核体系,打破了常规考核方式,让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机器智能研究院是一个学科跨界融合、多层次、产学研一体的机器智能研究机构。“我们做机器人,是一个全链条、长周期、强实践的工作,招聘团队成员时肯定会找行业背景最强的人才,但有时候这类人才可能不符合学校常规的招聘标准。学校允许我们根据团队实际需求,为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介绍,新的考核模式最终希望青年教师在一个阶段里专心做好一件事,“做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成果”。

    建设由领军人才领衔、青年人才为主的创新团队,并以团队整体接受3年期考核;赋予团队负责人充分的主导权,可以自主吸纳团队成员,并拥有团队津贴的分配权;对于领军人才,淡化个人考核,不以论文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是将学科、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都纳入重点考核内容。

    “团队整体考核”模式让青年教师不再受论文“捆绑”,该研究院3年取得一系列成果:2019年,团队指导学生获世界机器智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团队研发的创新技术及系列成果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2020年,团队牵头制定了国内外首个《乒乓球机器人》标准;2021年,团队负责人李清都入选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为进一步完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上理工发布了《上海理工大学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聘任实施办法(试行)》,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可通过“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聘任方式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上理工一直在实践‘破五唯’,我们根据学科特征、专业特长、岗位性质、成长特点等进行分类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教师人尽其才、各显其能。”人事处处长朱坚民说。

    创新创业学院夏鲲老师就是一位受益者。2019年,他带领的学生团队勇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这是上理工首次在该项比赛中斩获金奖,也是上海市属高校高教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夏鲲也荣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此前的十多年里,夏鲲指导学生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按照新规,夏鲲符合“申报人取得其他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具有相当水平的高水平代表性成果”这一评价标准,成功晋升教授。

    深耕教师评价考核“创新试验田”,上理工形成了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张大伟、朱亦鸣两位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20年,学校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入选国家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

    为畅通发展渠道,促进教师成长成才,学校还设立了“教学擂台赛”“学术擂台赛”“工程擂台赛”等晋升渠道,优秀教学型、研究型、工程型青年教师可破格晋升。截至目前,上理工已经有3位教师通过代表性成果晋升教授,56位教师通过各类擂台赛晋升教授。

    学校还构建了政策育人、团队育人、制度育人相结合的青年人才培养新体系,实施“思学计划”“志远计划”“乘风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遴选和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截至目前,98位青年教师入选“思学计划”,49位青年教师入选“志远计划”,28位青年教师入选“乘风计划”。34岁的彭滟破格晋升成为上海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的正教授。

    “‘十四五’期间是上理工建设特色显著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所有的引育并举、改革创新举措,都在致力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给‘青椒’一个可以奋力成长的美好未来。”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09日 07 版

上理工为青年教师打造“科研舒适圈”
多部门部署“净网”集中行动
首届民族食品卫生安全高峰论坛举行
我国将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中国-中东欧合作巨轮乘风破浪
碳中和目标下,青海生态潜力亟待释放
“两查七看”强化基层党建带团建
这里的毕业生就业率逆势上扬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