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菲律宾的第三代华人施学理觉得,20多年前来到上海拓展生意,是改变他人生的最重大决定。施学理是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路上著名的“第一食品店”做促销推广,到现在拥有13家工厂、7600多名员工,他深刻感受到,中国不只有广大的市场,更具有稳定、长期发展的潜力。
6月16日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在“上海发展故事”分享环节,施学理是5位讲述者中唯一一位在华外国人。
在上海工作20多年,施学理意识到,他的企业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对外资的服务和保护。上海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供了“超前思路”,让企业结合国家战略重点拥抱科技创新,实现进一步转型。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促成了他们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国政府出手有速度、有力度,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复工复产。
“我和父辈一样,对中国抱有充分的信心,也期待能在上海这片投资热土上收获更多惊喜。”施学理说。
当晚的特别对话会以“启航梦想,见证奇迹”为主题,通过上海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沧桑巨变,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共有来自近100个国家、126个政党和友好组织的740多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对话会,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现场出席会议。
“要在短短5分钟内说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作为当晚最后一位发言者,坦桑尼亚驻华大使贝尔瓦·凯录基难掩激动地说:“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在100年内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国家需要20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的。中国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全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贝尔瓦·凯录基还表示,中非关系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他特别提到,中国共产党帮助坦桑尼亚修建的坦赞铁路,为南部非洲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紧急的后勤支援,这条铁路因此被称为“自由铁路”,是中非友谊的伟大标志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
6月16日上午,在特别对话会进行之前,贝尔瓦·凯录基等4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和纪念馆,并参加了“回望百年历程、展望美好未来”中外座谈会。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不少驻华使节主动与展品合照留念。纳米比亚驻华大使凯亚莫说:“这里曾指明了中国人民的奋斗方向,现在我们庄严地站在这里,感受中国共产党如何迈出革命斗争的第一步。”他还表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希望能够积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经验。
参观完展陈后,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古斯塔瓦对“中国模式”赞叹不已。惊叹于中国在曾经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她说:“中国没有走别人的路,而是从头至尾一直坚持自己的路径、原则,并不断与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这种针对现实情况不断调整的强大生命力十分值得学习。”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6月15日下午,菲律宾工商总会名誉会长蔡聪妙在接受中国媒体视频采访时多次感慨。蔡聪妙曾多次到访上海,他提到,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了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带领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