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他们用一场球赛作为毕业季最好的纪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22日   06 版)

    6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杯”慢投垒球比赛现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摄

    6月10日,正午的烈日炙烤大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足球场上却异常热闹,“毕业杯”慢投垒球赛的决赛正在进行——参加这项为期近两个月的垒球比赛,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批热爱棒垒球的学子们与大学四年挥手告别的共同选择。

    6月的北京,已是夏日炎炎,但烈日、高温挡不住学生们来到赛场的热情,他们中既有参赛队员,也有助威观众。

    进入最后决赛的是商院队和英信队(英语学院、信息学院联队),别看参赛队伍都是男女混合组队,水平却不可小觑,连女生都频频击出直飞外野的安打,或是完成一击制敌的接杀。球场边和看台上,则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当信息学院大四学生王国彪手持球棒走到击球区时,场边的队友和同学们大声呼喊着“强棒、强棒”。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棒垒球协会会长的王国彪,无疑是整个学校棒垒球打得最好的学生之一,他来自青海山区,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棒垒球,但是棒垒球却成为他在大学4年最特别的收获。

    王国彪回忆,“刚上大学时,因为自己是从偏远地区来到北京的,有一种对大城市的恐惧,内心也比较怯懦,在很多方面都不自信——是棒垒球改变了我!”

    大二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国彪接触到了棒垒球,“当时觉得很好玩,打棒垒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需要动脑子,需要团队的协作配合。”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接触到棒垒球的机会很少,因此大家都是零基础入门,王国彪认为棒垒球能吸引自己和身边很多同学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都是从‘菜鸟’起步,都是从同一起跑线开始提高、进步和竞争,这让棒垒球比很多热门体育项目多了一分魅力。”

    6月10日的决赛,英信队最终屈居亚军,“强棒”王国彪未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这让他多少有点遗憾,但体育赛场宛如人生,他明白,“棒垒球让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些释然,遗憾亦可接受,失败了就尽情挥洒泪水,懂得拿起、懂得放下就好。”

    保险学院大四学生黄予俏记得,自己是在大一时,因为学院垒球队的一位师姐为招募新人“刷寝”刷到自己寝室时,才第一次知道棒垒球,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参加了学院垒球队的训练,结果一发不可收。6月10日这天,自己所在的院队虽然没能杀入“毕业杯”的最后决赛,但是她依然满怀热情地为参加决赛的队伍加油,“即将离开学校,我不得不考虑今后如何适应踏入社会的生活,但是一进到球场,我还是能找回大一时的那种激情感觉。能保留着这份初心,从大一一直到大四毕业,这个比赛的意义对我来说真的太特别了。”

    作为一名之前几乎没有体育特长的普通大学生,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龚禧,因为大学接触到棒垒球而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回顾大学4年生活,可以说,球队的日常就是我大学生涯金色的回忆。参加垒球运动,不仅强壮了我的身体,也让我整个人变得更果敢。我是一名投手,我在场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抉择,你投出这个球,到底是要出局数还是要得分,必须迅速作出判断。”

    此外,棒垒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让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协作,龚禧说,“参加棒垒球运动的过程不仅对我个人素质是一种优化和提升,我也因此认识了非常多值得深交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年级,大家在一起,有一种共同成长的感觉。”

    即将留校读研的李承睿让王国彪羡慕,因为这意味着李承睿还能与棒垒球作伴两年,在李承睿看来,无论棒垒球还能陪伴自己多久,棒垒球都让自己终身受益,“它帮我提升了自信,我在打棒垒球的过程中有一段深刻的记忆,那就是当我第一次输掉比赛之后,我应该怎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得到提升,然后第二次比赛去争取胜利。这个过程让我知道,无论眼下的困难有多大,都永远不要对成功失去信心。”

    已经在2019年毕业的张星榕在6月10日这天回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观摩了“毕业杯”的决赛。棒垒球让张星榕与母校之间建立了一种寄托更深感情的纽带,而毕业季的比赛,则让她觉得,毕业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毕业季回忆,“我一直在想,当你毕业的时候,眼前可能也会像翻篇一样把整个大学时代回顾一遍。然后你会发现,现在每所高校的生活都是循规蹈矩的,或者说每一个大学生的大学生涯都是一个内卷化的叙事——规规矩矩的生活、学习,然后全心投入考研、出国或是找份好工作。只有棒垒球,或者是体育,给了我们一个双重叙事或是多重叙事的可能性,可以让大家的大学生涯不再局限于某个定式、定律。”

    离开校园已经两年,但因为棒垒球,让张星榕对大学4年的回忆充满亮色,“我最后在毕业的时候,眼前翻篇儿的不只是图书馆,更多的是与大家一块儿打完球躺在草地上的惬意、是队员们擦抹跌打损伤药膏的药味、是眼前飞过来的一个球或是在场上冲刺的队友……如果不是棒垒球,我的大学生活可能也是一种单一叙事的存在。”

    如今的大学生,面对着更多的选择和诱惑,诸如刷剧、追星、手机游戏等,体育如果不能真正地打动他们,将很难融入他们的大学生活。

    尽管“毕业杯”慢投垒球赛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但在学校体育教师李江华的记忆里,在大概5年前的时候,学校棒球队还面临着招不到人的困境。

    将一个体育项目的魅力发掘出来,让参与这个体育项目成为学生们的生活方式,李江华表示,棒垒球是冷门项目,这是它推广的劣势,但同时也是优势,因为大家都不会玩,都是零基础,这反倒有利于它的推广,不存在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一个课要准备三个教案(因学生的水平有很大差异)的问题。

    李江华看来,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参与棒垒球运动,并最终把棒垒球运动作为自己大学生活最难忘的回忆、把一场比赛作为毕业季的最好纪念,还是因为棒垒球运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真正影响到了这些学生。在他们从零开始接触棒垒球的学习提高中,在与队友们朝夕相处的团队生活中,在场上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希望的拼搏努力中,他们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感动,就像6月10日的这场毕业季的最后决赛,激情、拼搏、合作成为比赛的主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4年大学生涯的一个缩影。这种体育精神,不仅对大学生们的学生生涯是一种深刻体验,更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持续影响。

    本报北京6月2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22日 06 版

中国棒球少年背后的家庭力量
他们用一场球赛作为毕业季最好的纪念
校园篮球尝试“破圈”
欧洲杯:危机与生机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