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获悉,该中心气象探测青年团队日前再次立功,参与完成了我国高空无人机首次台风综合探测,填补了我国海洋观测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这群与气象数据打交道的年轻团队,40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达60%。
2020年6月,中国气象局“海燕计划”外场试验启动。此时,正值北京再次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前往海南的气象应急保障车因新冠肺炎疫情受阻,郭然只身一人前往试验现场,并临时搭建起无人机气象导航指挥平台,组织参与试验的各单位成员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6月的海南高温高湿,外场工作区域没有遮阳场地和空调设备。每天外场的工作让郭然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结出一层“盐碱白”。中暑、晒脱皮、过敏、熬夜,这些郭然都挺过来了,当无人机飞抵台风外围云系并传来一组组数据时,小伙子落泪了。
当时一起承担飞行气象保障任务的,还有郭然的同事孙夏,一名刚入职一年的新人。在狭窄的地面站指挥舱里,小小的椅子便是她的办公桌。和同事费习坤一起,他们“蜗居”在小小的地面仓,一待就是半天。
孙夏说,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地面站要打开门窗,在烈日的炙烤下更加闷热。一天下来,他们常常腰酸背痛、大汗淋漓,黑了、瘦了,但没有怨言。
2020年8月,喜讯传来:在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高空气象探测无人机从博鳌机场腾空而起,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外围云系进行CT式立体“扫描”。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利用高空无人机搭载气象观测设备,对台风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扫描”,填补了多项国内气象观测空白。
数据保障是一项没有捷径的工作,对气象探测青年来说更是如此。
暴雨来袭,他们得凌晨到岗:2020年6月26日18时至27日1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北部地区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暴发特大山洪灾害。27日凌晨,接到消息后,探测中心平台值班人员立即盯紧该地区各类探测设备业务运行情况。
尽管天还黑着,离上班时间尚早,但是年轻队员林雪娇、刘圆、王佳从家里赶到业务平台,分析冕宁县及周边数据质量和装备运行情况,利用天衡、天衍系统综合分析当地实况天气特征,并协助值班人员制作材料。
大风来袭,他们得在周末坚守岗位:2020年4月4日,接到分析4月3日发生在吉林白城大风沙尘天气过程的任务后,大气成分室迅速响应,当即成立专报编制工作组。
尽管当天是周末,但青年骨干吕珊珊、方冬青、娄梦筠仍然返岗,加班加点编写材料。“当时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不少单位还在实行弹性上班,大家在办公室还戴着口罩。”吕珊珊说。
前不久,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团委获得了“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据探测中心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几年前就成立了探测中心创新团队,集中广大青年优势力量,解决业务发展中“卡脖子”问题。近3年来,探测中心有22名青年进入创新团队,研发气象观测产品9项。其中,有两名青年赴世界气象组织任职。
今年4月23日,2021“海燕计划”南海台风观测试验启动。又一个新的挑战即将到来,郭然说,他们正在这场新的战斗之中,希望为我国台风观测和预报作出更多青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