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3日起,各地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近几年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在志愿填报上也有较大变化。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收费不菲,但服务是否专业、能否真正帮助到考生,也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疑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65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3%的受访者表示填报志愿让自己感到困扰。42.9%的受访者会通过志愿填报机构来获取志愿填报信息。66.6%的受访者希望获得科学专业的填报技巧指导。
受访者中,今年高考生占22.5%,大学生占38.0%,中学生占3.7%,已工作的占35.1%,其他占0.7%。
67.7%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专业的前景和就业情况
官晓(化名)是今年广东省的高考生,在等待出分的时候,她仔细思考了自己的志愿选择。她理想的学校是北方一所985高校。相对来说,这所学校在广东的录取分偏低,在同等分数下,如果留在本地,可能只能选211院校。另外,她也看重这所学校的学风,对于打算考研的她来说,“这所学校考研氛围好,有助于备考”。
官晓感觉,现在网络上的报考信息很多,但在专业选择上,她仍有许多困扰,认为自我定位还不够清晰,“对专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该选什么,也不知道适合做什么”。
调查显示,86.3%的受访者表示填报志愿让自己感到困扰。具体说来,67.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专业的前景和就业情况,50.0%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专业的含义和学习内容,其他方面还有:不懂院校的招生政策(36.3%),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35.8%),不知道如何在学校、专业、城市之间取舍(31.8%),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28.4%)等。
超四成受访者会通过志愿填报机构获取填报信息
刘文(化名)是云南省2020届高考生,现在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虽然上网搜集了信息,也咨询了身边朋友,但更多是通过志愿填报机构来指导自己,“我自己对专业没有太多想法”。
刘文回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给大家发了某机构的讲座广告,妈妈就报名参加了,还交了2000多元带着自己去咨询,“机构的人会问喜好和兴趣,然后选定范围、推荐学校,分析自己的分数怎么选专业不浪费”。
数据显示,志愿填报手册指南(67.7%)、教育考试系统官网(55.3%)是受访者获取志愿填报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他还有目标院校的招生平台(42.3%)、中学老师(39.2%)和大学在校生(20.3%)等。
与此同时,也有42.9%的受访者会通过志愿填报机构来获取填报信息。
来自山东的徐若(化名),最近正在帮今年高考的弟弟参谋志愿,弟弟估分不是特别理想,在志愿填报上也比较头疼,不太确定怎样填报更好。“应该会找专业的机构,不过费用挺高的,有的4000多元,还有的更贵,要8000元”。
据新华社报道,高考志愿填报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更有所谓的 “规划专家”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
“志愿填报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大学系统、高校分层、开设的专业、专业的内涵和毕业出路等。”针对市面上的志愿填报机构,长期从事志愿填报研究工作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丁延庆分析,有的机构掌握了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考生提供帮助。但更多的机构对志愿填报是一知半解的,如果由他们来指导填报志愿,效果并不见得比自己研究好,“问题在于,考生和家长很难识别机构是否具备专业性”。
调查中,95.2%的受访者期待有统一的专业平台,提供可靠的历年高考各校各专业招生大数据查询,帮助考生合理填报志愿。
66.6%受访者期待得到科学专业的填报技巧指导
调查中,55.1%的受访者坦言不知道怎样做最优的填报方案。在期待得到的志愿填报帮助上,66.6%的受访者希望获得科学专业的填报技巧指导,59.5%的受访者希望有对高招政策的分析解读。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有助于取得比较理想的录取结果。”丁延庆指出,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首先要用等位分的方式,做好自我定位。所谓等位分,就是利用所在省份的“一分一段表”,找到自己成绩对应的排名,在往年同一名次下对应的分数。这一方法对于已实行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志愿跨度比较大,如果只看位次是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对于今年第一年实行新高考的八个省份,用历史、物理两个队列招生计划比与往年文理科招生计划比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减扩招因素调整自己的省排名,再查阅调整后的排名对应的往年分数,形成新的等效分。
第二,要考虑批次策略。目前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普通批次多而且是平行志愿,因此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主攻批次应该是普通批,要按照“冲-稳-保”的原则来填报志愿。提前批次则只能冲,不能报低。在填报“冲”的志愿时,要谨慎选择学校,最好选择承诺提档即录取的学校,从而最大程度规避退档的风险。“实行新高考的省份,特别是浙江、山东、河北,目前的报考规则是报到专业,提档即录取,不会出现退档情况。这相对于老高考模式来说,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另外,通过对实行新高考的14个省份进行报考政策研究发现,重要的一点是志愿涉及的学校要尽量多。比如浙江可以报80个志愿,如果一个学校报10个专业,就只能报8所学校,但每所学校报一个专业,就可以报80个学校”。
最后,是错位技巧。考生要善于寻找自己跟别人的差异,从而实现竞争优势的最大化。比如在填报志愿时,很多人只关注报考学校和专业在本省的录取分数,但会忽略其他的排名。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参照系,找到志愿填报中的“价值洼地”。通过对比录取分排行榜和学科质量评估、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排行榜,找到分数榜上排名相对较低,但在学科质量等排名中相对较高的学校或专业,通过这样的错位,来选择比较理想的志愿组合。在学科质量排名上,可以参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我们是第一年实行新高考,我选择的是传统理科的物、化、生组合,基本上大部分专业都可以选。像我身边有选历史的同学,父母想让他学医,但选择很受限,只能选中医类。” 官晓期待,中学可以在选科上提供更多的指导,同时有更多关于个性兴趣发展的测评,有助于学生发现潜在的兴趣点,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
数据显示,受访者期待的志愿填报支持还有:信息发布渠道和内容的整合(56.4%),院校和专业的介绍分析(54.8%),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对接(52.4%),专业意识、职业规划的培养(50.6%),兴趣特长分析及个性化指导(33.0%)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黄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