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牺牲”这个词 让我更懂使命的意义

易境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07日   04 版)

    去年的中秋节,炊事班长腌了一条猪腿和一只整鸡,从伪装网的边缘吊下一根绳子悬挂着,随凛冽的寒风轻轻摇曳。他说,等过年的时候,要请大家吃腊肉腊鸡。言毕,帮厨的小战士黯然啜泣起来。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最快要4年才能回一次家。

    一位新婚不久的战士清晨醒来,看着手里的一件碎裂的物事,久久地一言不发。那是妻子送的唇膏,他一直随身带着。昨晚全连抱着步枪和衣而卧,他忘了唇膏放在裤子的口袋里,在枕戈待旦的辗转中压坏了妻子的心意。

    每隔一段时间,连队组织给家里打电话。在那个傍晚,总会有两三名战士饭后蹲在防弹墙上独自抽烟。望着灿烂的红霞,怀念刚刚逝去的爱情。

    在战场的边缘,敌人的枪炮未起硝烟,但情感的利刃刀刀见红。

    一次夜间训练的间隙,我们围坐在星空下,夜风徐徐,感伤袭来。对着这些被夜幕遮蔽的灼热目光,我忍住鼻腔的酸涩,说了一句自觉高明的话:“当军人嘛,难免要经受许多遗憾。”

    直到一位得知父亲去世的战士,跪在雪里,朝家乡的方向郑重一拜,我才深切地意识到,这话实在太轻飘飘了。

    任政治指导员已经3年,我深深明白做“人”的工作是最不易的。但过去一年的工作之难远不止于此。

    去年6月,连队接到命令,开赴中印边境执行任务。甫抵任务地,平时龙精虎猛的战士们个个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时而眉头紧皱,忍耐随时随刻的头痛;时而气喘吁吁,抗衡稀薄的氧气。我也比平时更加谨慎专注,充满了看护好自己身心的自觉。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高原高寒,保障困难。长期斗争,持续驻守。要把饭菜做得可口,要把厕所搭得实用,要确保战士们保持健康,要让大家能洗漱,要组织娱乐活动,有条件的话,还要让同志们能和家里安全地联系到。当然更紧要的是决不能耽误训练和任务。

    前一晚急送胆囊炎发作的同志去医疗队,陪护一整夜。第二天一早就有鼻涕、眼泪抽抽搭搭的小战士来到面前,哭诉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病危了。下午的作战会议,明确了严峻的形势,下达了紧凑的命令。晚饭后,炊事班又反映水不够用,明天可能做不出早饭来。就寝前,一遍遍地检查每个帐篷的火炉和通风,叮嘱哨兵履职尽责,而后躺在床上感到头痛难眠。

    “6·15”事件的细节逐渐传来。团长重伤,4人牺牲。连队的氛围沉默了许多。

    “牺牲”这个词像是唤醒了我脑海中某个沉睡的区域,使我处在一种大梦初醒的朦胧和蓄势待发的亢奋中。每晚辗转反侧时,我都在思考“军人”和“使命”这些概念。

    战备形势雷霆万钧,我的桌上摆了40余份发烫的请战书。枕戈待旦,整装待发,整日整夜待在坦克里等候命令,战士们在装备的夹缝里留下了写着银行卡号和给亲人简短寄语的小纸条。我是在他们的勇气中越发体悟到在这条蜿蜒的边境线上,正在发生的是怎样一场斗争。他们总给我心中灌注源源不绝的力量,唤起我的生机。

    在繁琐的过冬大会战里,我们抢供米、面、调料、煤炭,储存冬菜,补充医疗物资,搭建菜窖,挖掘防寒车库……整个10月早出晚归,废寝忘食,风沙打在脸上像挨了巴掌,就这样一锹一铲,给所有的坦克、步战车和火炮建了温暖宽敞、利于战备的“小窝”。偶尔通知休息10分钟,战士们枕着铁锹倒头就睡,没一小会儿就被埋了半个身子。

    有个战士对我说,那阵子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夜里,加班干活儿到12点,没有车载,翻山越岭地回去。一路上月光铺地,那天又恰好是他的生日,他忽然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在一个薄暮冥冥的黄昏,训练了一天,组织休息。两名战士喜滋滋地摆出一张象棋盘,投入地对弈起来。风还在拍打他们的衣衫和脸颊,尘土簌簌地落在他们身上,但他们浑然不觉,全副精神都投入到棋盘上的战斗中。我对这幅画面十分动容——他们真是精力充沛、热忱饱满的青年啊。在这个黄昏的烈风中享受一份爱好的快乐,会是他们一生快乐的种子。

    你看他们有时闲适地沐浴晚霞的柔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又或者呆呆地盯着天上聚散的白云,在夜里端着洗脚盆坐在外面,透过伪装网的缝隙,看着月亮若有所思,进而迎着冷风点燃一支香烟。

    战争的意义、生活的真相、价值的追寻也使他们迷惘,可他们仍旧活在创造里,活在充足的爱里,活在信仰外形化的奋斗里,活在永远不会疲倦的追逐里。我真的很喜欢这群烂漫的年轻人,我庆幸能和他们一同成长。

    这一年,不会只留下苦难的刻痕。

易境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07日 04 版

我很平凡 我的青春不一般
“牺牲”这个词 让我更懂使命的意义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我给职业生涯画下圆满“分号”
我是“天梯守护队”队员 每次天窗作业都是“大考”
在冬奥会场馆 我微笑着向他们讲述中国
埃塞俄比亚女孩的笑容,让我理解“Thank yo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