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住北京大兴的胡妍来说,最近几个月的日子过得格外“充实”。除了每天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外,在业余时间,胡妍还要去家附近的驾校练车。为了加快学习进度,胡妍有时早上6点多就要赶往驾校。
尽管如此,胡妍学习驾照的速度仍然不快。“对我来说,科目二的难度比较大。”胡妍向记者坦言,“像侧方停车和倒车入库两个科目,我练习了很多次,但都掌握不好,压线或者倒歪的情况时有发生。”
事实上,对于不少驾驶者而言,停车、倒车这样的“技术活”着实令人头疼。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日益复杂的道路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停倒车的难度。此时,自动泊车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驾照持有者约有4.4亿人,自动泊车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说,“与此同时,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泊车的软硬件还会带动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发展。”
让自动泊车更好、更快落地,这也正是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吕英超一直的愿望。
2012年清华大学汽车系硕士毕业的吕英超,一直都是朋友和同学眼中的“学霸”。在学校期间,他的研究方向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毕业后,吕英超来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担任工程师及产品经理,继续投入到EPS系统的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
不过,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吕英超发现,从EPS系统开发到自动泊车系统的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我们在EPS产业化过程中就一直在布局自动泊车系统。但我们后来发现,真正要实现自动泊车系统产业化落地,还缺少最为关键的感知部件,就是高性能的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吕英超说。
在吕英超看来,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就像是一堆积木中承上启下最重要的那一块,或者说一顶皇冠上最亮的珍珠。“对于自动泊车系统来说,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的开发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这类传感器有时候想买都买不到,生产技术都掌握在国外的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里,属于高度机密信息。”
为了能够加速自动泊车系统的落地,更是为了避免成为被国外企业“卡了技术的脖子”,吕英超决定结合自身所学,深耕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这一核心技术。
然而,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自主培育项目,在自动泊车涉及的软硬件系统中,有许多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这是一个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与迭代过程,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超声波传感器检测范围受环境影响很大,为了保证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检测范围一致,我和同事曾经有一两个月都在半夜左右跑到研究院平台的整车环境实验室去做温度实验。”吕英超回忆说。
他直言,之所以半夜去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节省检测费用。“这个时间点整车实验正好结束,我们就‘借用’一下实验室。”吕英超笑着对记者说,“试验时,最低温度能达到-30℃。第一次去的时候没经验,带过去的水笔都被冻住了,胶带也都失去了黏性。”
就这样,吕英超和同事在研究起步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靠“蹭实验室”的方法,得到了传感器在-30℃到50℃不同温度下的详细检测范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了仿真模型,开发了精准的温度补偿算法,基本克服了超声波传感器这一“先天缺陷”。
在吕英超看来,如果说从技术到样机,是解决系统“能用”的问题,那么从样机到产品,则是解决“好用”的问题。
吕英超对记者说,在实验环境下“表现优异”的样机在实车测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这些都是它蜕变成一个可以真正交给客户的“产品”之前必须要打掉的“小怪兽”。
吕英超回忆,刚开始开发的时候,研发团队考虑的场景都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实际的泊车场景经常会出现如车位线缺失等复杂工况。因为检测难度剧增、样本缺失,泊车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在各种场景、环境和工况下进行测试来解决,有时还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干扰,不断扩大场景样本数据库。我们有一支专门的测试队伍,几年如一日做这个事情,我经常跟我们测试工程师说,你们的任务就是给开发人员找‘麻烦’。”
吕英超透露,在团队搭建的场景库中,绝大多数场景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而来。
“有段时间,我们所有人会去拍各种停车位场景的照片,收上来后再统一分类、整理,而且还在不断补充、更新。”吕英超笑着说,“我第一次在自己小区里拍场景照片时,还被保安询问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见车就拍。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一些特殊的停车场景,都会忍不住‘先拍照留念’。”
截至目前,优达斯的自动泊车系统已经通过150多种泊车场景测试,超过当前市场要求泊车场景数量的1倍以上。
也正是在吕英超和同事的潜心努力和钻研下,优达斯研发的产品陆续搭载到了包括宇通、苏州金龙、比亚迪等公司的大巴车上。而在乘用车领域,目前也有多家自主品牌开始测试装载优达斯的产品。
尽管已经攻克了数项核心技术,产品也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技术研发之路上,吕英超仍不满足。“自动泊车领域而言,我们虽然算是国内前几名的企业,但是技术上仍和国外的大厂有一定的技术差距。”
他暗自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目前我们这一代的产品和博世上一代的产品同级,我们会加快研发步伐,争取下一代产品追赶上博世,甚至在某些细节和性能上,要做到更优。”
除了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外,吕英超的底气还来自优秀的团队和整体汽车产业的大环境。
“我们现在的团队85后占比达到了80%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汽车人才不仅有很大的理想抱负,而且创意和想法十足,有广阔的发展潜能。”吕英超说。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在汽车圈摸爬滚打近十年的‘老兵’,我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吕英超坦言,“如今汽车产业更加关注人才和技术,也更重视汽车上下游的厂商发展情况,整个产业链里面的任何一环都大有机会。只要大家能够潜心研究,一定可以齐头并进,共同促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