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7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苏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苏州再次发出人才“邀请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21日   04 版)

    苏州,是吴俊辉“长征”的起点。2004年,他及其所在团队的其他6名成员把家搬来这里,准备在集成电路行业干出一番事业。用吴俊辉的话来说,“当时就像要‘长征’一样”。

    而今,这支队伍已发展为约有70人的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盈利规模超过1亿元。作为该公司的总经理,吴俊辉在这17年间入选了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获评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日,他又站上了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暨科技创新周的领奖台,成为苏州高新区魅力科技人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苏州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少像吴俊辉一样的人才在这座城市扎根。据了解,目前该市人才总量已达32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30万人——但这还不够。

    “苏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7月10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2021年(第十三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二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上,再次向人才发出邀请。

    与此同时,苏州也拿出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在开幕式上发布《苏州市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条》《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留学人员来苏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及《姑苏教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等,提出扩大青年人才专项支持、深化人才工作协同发展、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等,加快构建更大力度、更加开放、更为精准的人才制度体系。

    吴俊辉当时便是循着苏州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而来的。“我们选择创业时考察过很多地方,当时正好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上这座城市在地理位置、产业集聚方面很有发展优势,我们就过来了。”初来乍到的吴俊辉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当时我们要租房子,但人生地不熟,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就开车陪我们去找”。

    来到这里后,吴俊辉愈加觉得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一方面,苏州高新区对信息科技支持力度大,每年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这对初创企业很重要”;另一方面,这座城市有人文底蕴、生活成本低,加之政府帮助引进的人才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有助于“留人”,“因为科技做到一定程度需要情怀,没有后顾之忧有助于科技人才更专注于攻关”。

    目前,吴俊辉所在公司员工中研发人员约占70%,“绝大多数是从外地来的,但流动率不高,队伍比较稳定,这很有利于科技企业持续发展”。

    关于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样在集成电路行业创业的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郑茳也感受深刻:“目前芯片人才非常稀缺,在这个行业,可能未来5-10年人才缺口都非常大。所幸高新区政府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持续支持,帮助我们多方位破局行业发展的人才问题。”

    “能在高新区工作和生活我非常开心。”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任工程师Thomas George Logan,是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来苏州高新区后,他入选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得了100万元的项目补贴和100万元个人安家补贴,“我希望我的同行和朋友们也能来高新区创业、安家”。

    回望过去30年来的发展历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表示,高新区“靠的就是以创新为先,以人才为本,以项目为王”。他希望,有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扎根高新区,“高新区一定会以最优的创新生态、最好的扶持政策、最舒心的营商环境,服务好人才创新创业,让大家在这片‘诗意江南’的土地上,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成功实现事业抱负和人生价值”。

    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许昆林表示,苏州是一座创新创业的城市、一座爱才重才的城市,也是一座优美宜居的城市,将为各路英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更加有力的支持、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诚挚邀请大家来苏州施展抱负、成就梦想,在大有可为的苏州大展作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21日 04 版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配套生育支持措施
苏州再次发出人才“邀请函”
农业农村部:养猪高利润阶段已结束 不要再赌市场
北京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未成年网民1.83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94.9%
郑州遭遇历史极值暴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